离析涣奔的成语故事

拼音lí xī huàn bēn
基本解释同“离析分崩”。
出处明·宋濂《进〈元史〉表》:“丰亨豫大之言,壹倡于天历之世;离析涣奔之祸,驯致于至正之朝。”
暂未找到成语离析涣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离析涣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如今里外上下,背着嚼说我的不少了,就短了你来说我了,可知‘没家亲引不出外鬼来’。” |
温香艳玉 | 明·汤显祖《牡丹亭·冥誓》:“看他温香艳玉神清绝,人间迥别。” |
临事制变 | 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临事制变,困而能通,智者之虑也。” |
寅吃卯粮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我们只吃一分口粮,哪里会有多少钱?就是我们总爷,也是寅吃卯粮,先缺后空。” |
将机就计 | 元·朱凯《黄鹤楼》第三折:“我如今将机就计,着这渔翁推切鲙,走向前去,一剑刺了刘备。” |
两极分化 | 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这种情况如果让它发展下去,农村中向两极分化的现象必然一天一天地严重起来。” |
天下恟恟 | 《旧唐书·任瑰传》:“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思闻拯乱。” |
家常茶饭 | 宋·朱熹《答高应朝书》:“若一向只如此说,而不孝以日用平常意思,涵养玩索功夫,即恐学者将此家常茶饭,做个怪异特底事看了。” |
推贤乐善 | 《晋书·傅玄传》:“疾恶如仇,推贤乐善,常慕季文子、仲山甫之志。” |
东野巴人 | 汉·陈琳《答东阿王笺》:“夫听《白雪》之音,观《绿水》之节,然后《东野巴人》,蚩鄙益著。”吕延济注:“东野,下里之音。”宋玉以问曰:“客有歌于郢中都中,其始曰《下里巴人》也。” |
三山五岳 |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
长揖不拜 | 《汉书·高帝记》:“……沛公方踞床,使二女子洗足,生长揖不拜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倔于长者。’沛公辍足挥洗,起谢之。” |
结舌杜口 | 东汉·班固《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 |
举步如飞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42回:“宗保举步如飞,向马后赶上,踊身一跃,跳上了马。” |
退藏于密 | 《周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
焚林而猎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
引玉之砖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
韩潮苏海 | 清 杨毓辉《〈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 |
肉山酒海 |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
函电交驰 | 曾朴《孽海花》第24回:“请了英、俄、法、德各国出来,竭力调停,口舌焦敝,函电交驰。” |
九死未悔 | 战国 楚 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膏粱锦绣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粱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 |
纲纪四方 | 《诗经·大雅·棫朴》:“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
抱火寝薪 | 汉 贾谊《上陈政事疏》:“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 |
寻绎吟玩 | 东汉·班固《汉书·黄霸传》:“吏民见者,语次寻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