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头劈脸的成语故事

拼音pī tóu pī liǎn
基本解释劈:正对着,冲着。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很猛。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金二员外来亲近他时,被他劈头劈脸,抓有几个血痕。”
暂未找到成语劈头劈脸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劈头劈脸)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战战兢兢 | 《诗经 小雅 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戟指怒目 |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出生入死 | 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三茶六礼 | 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
鼎玉龟符 | 清·叶廷琯《海录碎事·帝王上》:“干戈揖让取之也殊途,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 |
委靡不振 | 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失。” |
泰然自若 | 《金史 颜盏门都传》:“有敌忽来,虽矢石至前,泰然自若。” |
知羞识廉 | 明·汤显祖《紫钗记·玉工伤感》:“小妮子非抛闪,知羞识廉。” |
心织笔耕 | 唐 冯贽《云仙杂记》第九卷:“《翰林盛事》云:‘王勃所至,请托为文,金帛丰积,人谓心织笔耕。’” |
宁馨儿 | 《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
擐甲挥戈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 |
负险不宾 | 《晋书·陶璜传》:“夷帅范熊世为逋寇,自称为王,数攻百姓;且连接扶南,种类猥多,朋党相倚,负险不宾。” |
桃僵李代 | 清·伤时子《苍鹰击·株连》:“伤心极,恁桃僵李代,渔网鸿罹。” |
鹿死不择音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十七年》:“‘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文章宗工 | 《颜氏家藏尺牍·曾处士灿》:“以先生为文章宗工,景仰已非一日。” |
金科玉律 | 前蜀 杜光庭《胡常侍修黄箓斋词》:“金科玉律,云篆瑶章,先万法以垂文。” |
言之凿凿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宋儒据理谈天,自谓穷造化阴阳之本,于日月五星,言之凿凿,如指诸掌。” |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 《孔子家语·好生》:“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
吃穿用度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他近日所见的这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 |
划粥割齑 | |
龙腾虎踯 | 诤民《五月二十一日上谕恭注》:“有拿破仑之龙腾虎踯,而后率轻躁之拉丁人震慑全欧。” |
抓心挠肝 | 关庚寅《“不称心”的姐夫》:“妈妈急得抓心挠肝,想去看看吧,工作脱不开。” |
毁不危身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不虑居,毁不危身。” |
婴鳞获罪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说难》:“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
即温听厉 | 《论语·子张》:“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