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关斩六将的成语故事

拼音guò wǔ guān zhǎn liù jiàng
基本解释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过五关斩六将的典故
东汉末年,刘备、关羽、张飞在徐州失散后,关羽留在曹营。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就带领二位皇嫂去投奔,曹操不许。关羽凭自己的勇猛,连续过东岭、洛阳、沂水、荥阳和黄河五关,斩杀孙秀、孟坦、韩福、下喜、王植和秦琪六位战将。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过五关斩六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将门有将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尝君列传》:“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 |
风行电照 | 《后汉书·臧宫传》:“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冠难量,还营愿从它道矣。” |
风言俏语 |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雯青本是花月总持、风流教主,风言俏语,从不让人。” |
盂方水方 | 先秦 荀况《荀子 君道》:“君者盘也,盘圆而水圆;君者盂也,盂方而水方。” |
纤悉无遗 | 唐 李珏《唐丞相太子少师牛僧孺神道碑铭序》:“自婴疾至于捐馆,谈笑语言,宴居自若,口占理命,纤悉无遗。” |
气咽声丝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气咽声丝。” |
志美行厉 | 《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
心之官则思 | 《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论语 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
金镶玉裹 | 清·蒋士铨《空谷香·饮刃》:“可又来,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着金镶玉裹,成就了富贵的姻缘,要穷人做什么。” |
敬终慎始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事君慎始而敬终。” |
云散风流 | 清·龚萼《答姜云标》:“乃云散风流,各为饥寒所迫,敛眉就食,俯首觅衣。” |
伴食宰相 | 《旧唐书 卢怀慎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怀慎与紫微令姚崇对掌枢密,怀慎自以为吏道不及崇,每事皆推让之,时人谓之‘伴食宰相’。” |
将功折过 | 元·李直夫《虎头牌》第三折:“既然他复杀了一阵,夺的人口牛羊马匹回来了,这等呵将功折过,饶了他项上一刀。” |
济困扶危 | 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 |
七破八补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3回:“外面来了一个白须老头子,穿了一件七破八补的棉袍,形状十分瑟缩。” |
封金挂印 | 《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
巧不胜拙 | 《清史稿·艺术·江之桐传》:“洎乎接刃,则霍然而去。故曰‘巧不胜拙’。” |
活眼活现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稀不要紧的平常事,到了你们文墨人儿嘴里一说,就活眼活现的,那么怪有个听头儿的。” |
历精图治 | 《宋史·神宗纪赞》:“历精图治,将大有为。” |
洁己爱人 | 《明史·刘魁传》:“所至洁己爱人,扶植风教。” |
询迁询谋 | 语出《周礼·秋官·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
恍然自失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
睚眦之隙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 |
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挈瓶之知,不失守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