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上弄冰的成语故事

拼音huǒ shàng nòng bīng
基本解释比喻一下子消失净尽。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5回:“泼魔苦苦用心拿我,诚所谓水中捞月;老孙若要擒你,就好似火上弄冰。”
暂未找到成语火上弄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火上弄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小巫见大巫 | 先秦 庄周《庄子》:“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 |
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
夜长梦多 | 清 吕留良《吕晚村先生家训真迹》:“荐举事近复纷纭,夜长梦多,巩将来有意外,奈何?” |
训格之言 | 《孔子家语·五仪》:“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言。” |
简落狐狸 | 《后汉书 酷吏传 阳球》:“前虽纠诛王甫、段熲,盖简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 |
冰魂雪魄 | 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海叙不遇》:“诗曰:‘忍苦为诗身到此,冰魂雪魄已难招;直教桂子落坟上,生得一枝冤始销。’” |
劳心苦思 | 明·赵弼《梦游番阳彭蠡传》:“竞虚名,夺浮利,日夜劳心苦焦思。” |
膏梁纨袴 | |
各有所短 |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短也。” |
死不瞑目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
探赜钩深 | 语出《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痴儿说梦 |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向痴儿说梦,且作山人索价,颇怪鹤书迟。” |
夸父追日 | 毛泽东《矛盾论》:“神话中的许多变化,例如《山海经》中所说的‘夸父追日’……这种神话中所说的矛盾的互相变化,乃是无数复杂的现实矛盾的互相变化对于人们所引起的一种幼稚的、想象的、主观幻想的变化……” |
东横西倒 | 刘复《晓》诗:“回看车中,大家东横西倒,鼾声呼呼。” |
三过家门而不入 | 陶铸《崇高的理想》:“如众所周知的,夏禹在治水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 |
天人胜处 | 《魏书·释老志》:“云奉持之,则生天人胜处,云犯则坠鬼畜诸苦。” |
儿童之见 | 宋 苏轼《答刘沔都曹书》:“而统谓之叙,此与儿童之见何异。” |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 宋·陈亮《论开诚之道》:“臣愿陛下虚怀易盛,开心见诚,疑则勿用,用则勿疑。与其位,勿夺其职;任徽事,勿间以言。” |
隋珠和玉 | 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二折:“他的质当从表饶本,有的是隋珠和玉、赤仄黄银。” |
辀张跋扈 | 《晋书·张华传》:“功在不赏,辀张跋扈,遂措凶逆耳。” |
闲愁万种 |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真乃是消磨了闲愁万种。” |
没齿难泯 | 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
偃革尚文 | 《新唐书·萧俛传》:“穆宗初,两河底定,俛与段文昌当国,谓四方无虞,遂议太平事,以为武不可黩,劝帝偃革尚文。” |
招降纳附 | 《元史·来阿八赤传》:“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纳附,勿纵士卒侵掠。” |
不足为虑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卫臻传》:“且合肥城固,不足为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