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贼先擒王的成语故事

拼音qín zéi xiān qín wáng
基本解释指作战要先抓主要敌手。也比喻做事首先要抓关键。
出处唐·杜甫《前出塞》诗之六:“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暂未找到成语擒贼先擒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擒贼先擒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广种薄收 | 明·康海《秋兴次前韵》:“凭着这广种薄收百亩庐,有甚踌躇?” |
扬长而去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 |
意在笔先 | 晋 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意在笔前,然后作序。” |
勉勉强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1回:“胡镜孙说有公事面回,然后勉勉强强见的。” |
日转千阶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四折:“愿待制位列三公,日转千阶。” |
大名难居 |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 |
日亲日近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
彩凤随鸦 | 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终不然到嫁了人,那里有彩凤去随鸦,老鹮戏弹牙。” |
泛泛之谈 | 孙犁《澹定集·<文艺增刊>辟栏说明》:“一切泛泛之谈,故弄玄虚,自我吹嘘之作,虽名家不收。” |
众口难调 | 宋 欧阳修《归田录》第一卷:“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 |
胸怀磊落 |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
弊车羸马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书 刘繇传》:“繇伯父宠为汉太尉。”裴松之注引晋 司马彪《续汉书》:“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恒菲饮食,薄衣服,弊车羸马,号为窭陋。” |
站不住脚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不过同伙当中都同他不对,因此我这里他站不住脚,所以太太亦只好让他走了干净。” |
蔽日遮天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江水》:“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崖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
潜形谲迹 | 明·刘基《巫山高》诗:“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 |
若崩厥角 | 《书 泰誓中》:“百姓懔懔,若崩厥角。”孔传:“言民畏纣之虐,危惧不安,若崩摧其角,无所容头。” |
长虑却顾 | 宋 李纲《与宰相论捍贼札子》:“纲窃观自古人主,必有亲兵,所以制障表里,为长虑却顾之术也。” |
越凫楚乙 | 南朝 齐 张融《门论》:“昔有鸿飞天道,积远难亮。越人以为凫,楚人以为乙。人自楚越耳,鸿常一鸿乎?” |
风靡云蒸 | 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 |
谋逆不轨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窃据太原,称孤道寡,偷生一隅,亦已足矣,奈何谋逆不轨。” |
言不及私 | 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
织锦回文 | 《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 |
守约施搏 |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
龙化虎变 | 《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