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死弗去的成语故事


效死弗去

拼音xiào sǐ fú qù

基本解释效:献出;弗:不。拼死报效,不肯离去。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效死而民弗去。”


暂未找到成语效死弗去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效死弗去)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子曰诗云 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乔民,用这等小猢狲,但学得些妆点皮肤,子曰诗云。”
败法乱纪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便放志专行,威劫省禁,卑侮王僚,败法乱纪,坐召三台,专制朝政。”
怙才骄物 《南史·刘祥传论》:“若夫怙才骄物,公旦其犹病诸,而以刘祥居之,斯亡亦为幸焉。”
诞谩不经 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古今传记《拾遗记》、《东文朔外传》之类,悉诞谩不经。”
铁算盘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1回:“呀!你莫非在这里打铁算盘?”
妙绝时人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利出一孔 《管子·国蓄》:“利出于一孔者,其国无敌。”《商君书·弱民》:“利出一孔,则国多物。”
捐躯殒首 宋·王安石《第三札子》:“仰荷天地至恩,捐躯殒首,无以上报。”
厉兵秣马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铿镪顿挫
托之空言 汉 赵岐《〈孟子〉题辞》:“仲尼有云:‘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按《史记 太史公自序》作“载之空言”。司马贞索隐:“案:孔子之言见《春秋纬》,太史公引之以成说也。空言谓褒贬是非也。”
舌战群儒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前怕狼,后怕虎 明 冯惟敏《清江引 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凿楹纳书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晚生末学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18回:“晚生末学,虽窃慕之,而愧非其人。”
并日而食 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筚门圭窬,蓬户瓮牖,易衣而出,并日而食。”郑玄注:“二日用一日食也。”
殊路同归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诸生对册,殊路同归。指在于崇礼义,退财利,复往古之道,匡当世之失。”
中原逐鹿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洒心更始 汉·王符《潜夫论·述赦》:“谋反大逆不道诸犯,不当得赦皆除之,将与士大夫洒心更始。”
孤恩负德 汉·李陵《答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枝分缕解 清曾国藩《户部员外郎彭君墓表》:“事至则剖晰毫厘,枝分缕解,辨穷万变,而断以片言。”
挑三窝四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会挑三窝四的。”
抓耳搔腮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狼顾虎视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亮南征,留邵为治中从事,是岁卒”裴松之注引晋·常璩《华阳国志》:“亮身仗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
负山戴岳 《周书·晋荡公护传》:“生死肉骨,岂过今恩,负山戴岳,未足胜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