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踄岭的成语故事


登山踄岭

拼音dēng shān bù lǐng

基本解释踄:同“步”,蹈,走。形容长途跋涉,路途辛苦。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8回:“我那顽徒,俱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转涧寻波,带领贫僧登山踄岭。”


暂未找到成语登山踄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登山踄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同归于尽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一不做,二不休 唐 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穷奢极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陆康传》:“末世衰主,穷奢极侈,造作无端。”
千了百了
燕雀之居 明·陈汝元《金莲记·焚券》:“蒙还燕雀之居,当尽犬鹰之力。兹且相别,后或再逢。”
扣壶长吟 清 唐孙华《题薪禅弟<击壶图>》诗:“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
弃如敝屣 林语堂《谈中西文化》:“所以他们看得出中国诗文的好处,而我们反自己看不见弃如敝屣了。”
近在眉睫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风华绝代 《南史·谢晦传》:“时谢混风华为江左第一,尝与晦俱在武帝前,帝目之曰:‘一时顿有两玉人耳。’”
千秋万代 唐 刘长卿《哭陈歙州》:“千秋万古葬平原,素业清风及子孙。”
不知利害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吃大锅饭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五回:“或是大家女儿,又说是吃大锅饭的儿女,不知民间疾苦,那晓得撑持家事?”
乘其不意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异乘其不意,卒击鼓建旗而出。”
泛泛之交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三十八卷:“朋友交游,固有深浅,若泛然之交,一一要周旋,也不可。”
克传弓冶 《旧唐书·赵道兴传》:“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
责躬省过 《孔丛子·连丛子》:“是年夏,河南四县,雨雹如棬杯,大者如斗,杀禽畜雉兔,折树木,秋苗尽,于是天子责躬省过。”
书空咄咄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赍志以殁 宋·范浚《徐忠壮传》:“而率赍志以殁,义士所为悼叹者也。”
安堵乐业 三国 魏 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趑趄不前 《梁书 武帝纪》:“距义阳百余里,众以魏军盛,趑趄莫敢前。”
以守为攻 宋·秦观《边防策下》:“盖充国以先零穷寇,急与之角,则中国必有馈挽转输之劳,故罢骑留屯而图以期月,此则以守为攻者也。”
瑜不掩瑕 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资浅望轻 宋·朱熹《乞追还待制职名奏状》:“伏念臣自去岁误蒙圣恩,擢置近列,使侍讲筵,即以迂疏寡陋,资浅望轻,恳辞四五,而不获命,遂已不敢复辞讲职。”
掩口失声 明·马愈《马氏日抄·风异》:“众闻予言,将以为诞也,皆掩口失声。”
众议成林 《淮南子 说山训》:“众议成林,无翼而飞。”高诱注:“众人皆议平地生林,无翼之禽能飞,凡人信之以为实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