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亏一篑的成语故事

拼音gōng kuī yī kuì
基本解释(筑九仞高的土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一点而没有成功。
出处《尚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功亏一篑的典故
古时,有一个人要筑一座九仞(八尺=一仞)高的山。他堆了一年又一年,不论严寒酷暑,废寝忘食地从远处挖土,再挑土,再堆到山包上,终于有一天,他就要完工了。这一天也如往常一样,鸡刚叫就起床开工,一筐又一筐,眼看着山就要9仞高了,只差一筐土的工夫。但他一摸肚子咕咕叫,天又下起雪来,认为只有一筐土,就回家去了。此后,他总认为只有一筐土而偷懒,所以这一筐土至死他也没堆上,终究这座只差一筐土的九仞高的山还是没有堆成(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功亏一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圆颅方趾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精神训》:“故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 |
大书特书 | 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
聚精会神 | 汉 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明明在朝,穆穆列布,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
薄物细故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匈奴列传》:“薄物细故,谋臣计失,皆不足以离兄弟之欢。” |
从容就义 | 宋 朱熹《近思录》:“感慨杀身者易,从容就义者难。” |
豪竹哀丝 | 宋·陆游《东津》诗:“打鱼斫脍修故事,豪竹哀丝奉欢乐。” |
赤壁鏖兵 |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
似水流年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 |
生事微渺 | 明·汤显祖《牡丹亭·言怀》:“所恨俺自小孤单,生事微渺。” |
巧语花言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张生是兄妹之礼,焉敢如此!’对人前巧语花言。” |
捷雷不及掩耳 | 《晋书·苻坚载记上》:“此捷济上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
穷不失义 | 《孟子·尽心上》:“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
虎皮羊质 | 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
耳热眼花 | 南朝 梁 简文帝《筝赋》:“耳热眼花之娱,千金万年之寿。” |
飞沙走砾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禅虚寺》:“路中甚寒,多饶风雪,飞沙走铄,举止皆满,唯土谷浑城左右暧于余处。” |
俾昼作夜 | 《诗经 大雅 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
摅忠报国 | 《杨家将演义》第39回:“汝等赴任之后,各宜摅忠报国,施展奇抱。” |
视人如伤 | 唐·杨炯《为梓州官属祭郪县文》:“居传其政,爱人如子;山则有梁,镇兹一方;君宏其道,视人如伤。” |
利缰名锁 | 元·王喆《转调丑奴儿》:“利缰名锁休贪恋,韶华迅速如流箭。” |
如蹈水火 | 《元史·张德辉传》:“若宰民者,头会箕敛以毒天下,使祖宗之民如蹈水火,为害尤甚。” |
情不自胜 | 南朝·宋·宋明帝《罪始王休仁诏》:“官寻悲痛,情不自胜。” |
哓音瘏口 | 梁启超《本馆第一百册祝辞》:“虽然,菲封不弃,敝帚自珍,哓音瘏口,亦已三年,言念前劳,不欲泯没。” |
粲花之舌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七卷:“此自师粲花之舌耳。然默验人情,实亦为理之所有。” |
功名蹭蹬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6回:“谁知这样一个好人,偏偏教他功名蹭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