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口不一的成语故事

拼音xīn kǒu bù yī
基本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2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暂未找到成语心口不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心口不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床上施床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晋魏已来所着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效,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破铜烂铁 | 清·龚自珍《杭大宗逸事状》:“买破铜烂铁,陈于地卖之。” |
文弱书生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下》:“士龙为人,文弱可爱。” |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 《孙子·军事》:“归师勿遏,师必阙,穷寇勿追。” |
道在人为 | 《金瓶梅词话》第三一回:“净云:不打紧,道在人为,你见那里又一位王勃殿试来了。” |
庄严宝相 |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既然现出了庄严宝相,自然分外绸缪。从此月下花前,时相往来。” |
天人之际 |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闭阁思过 | 《汉书·韩延寿传》:“民有昆弟相与讼田自言,延寿大伤之……是日移病不听事,因入卧传舍,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 |
断尾雄鸡 | 宋·苏轼《僧爽白鸡》:“断尾雄鸡本畏烹,年来听法伴修行。” |
急不择言 | 鲁迅《华盖集 忽然想到》:“‘急不择言’的病源,并不在没有想的工夫,而在有工夫的时候没有想。” |
道傍苦李 | 唐·许浑《和淮南王相公与宾僚同游瓜洲别业,题旧书斋》诗 :“道傍苦李犹垂实,城外甘棠已布阴。” |
傲头傲脑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7回:“现今这小厮傲头傲脑,也要娶个辣燥些的媳妇来制着他才好!” |
街谈巷议 | 汉 张衡《西京赋》:“街谈巷议,弹射臧否。” |
柔枝嫩叶 | 明·郑若庸《玉玦记·忆夫》:“绿茵尽摘不留,且莫惜明年难茂,柔枝嫩叶,多应人采揪。轻舒手,罗裙宽褪腰肢瘦。” |
分钗断带 |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 | 《战国策 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一鼓而下 | 明·沈采《千金记·定谋》:“昨日令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迳截赵魏,掩其不备,一鼓而下。” |
股肱之臣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4回:“但叔詹乃吾股肱之臣,岂可去孤左右?” |
惊魂摄魄 | 《花城》1981年第1期:“为了探索生命的奥秘,科学家们正付出艰辛的劳动和经历着惊魂摄魄的斗争。” |
摘奸发伏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真摘奸发伏如神,皆此类也。” |
祁寒溽暑 | 《旧五代史·郭崇韬传》:“陛下顷在河上,汴寇未平,废寝忘食,心在战阵,祁寒溽暑,不介圣怀。” |
云舒霞卷 | 宋·苏轼《芙蓉城》诗:“珠帘玉案翡翠屏,云舒霞卷千俜停。” |
六尺之托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
蹄閒三寻 | |
百口难分 | 清 魏秀仁《花月痕》第三回:“这‘薄幸’两字,我也百口难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