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不及的成语故事


后悔不及

拼音hòu huǐ bù jí

基本解释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出处《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何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后悔不及的典故

春秋时期,齐景公病重,让国惠子、高昭子帮助公子荼当上国君。齐景公死,其他公子分别逃往卫国、鲁国等地。齐国的陈乞想杀死国惠子和高昭子,从中挑拨他们与大夫们的关系,说不消灭他们就会后悔莫及,因此挑起了战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后悔不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由分说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中江举帆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避风港 张贤亮《心安即福地》:“外面的世界虽然波涛汹涌,家总是一个安宁的避风港。”
防微虑远 唐·郑亚《唐丞相太尉卫国公李德裕会昌一品制集序》:“由是洞启宸衷,大破群议,运筹制胜,举无遗策,防微虑远。”
牵萝莫补 《花月痕》第十一回:“痴珠多情人,既深毁室之伤,复抱坠楼之痛!牵萝莫补,剪纸难招。”
赫赫之光 汉 杨雄《法言 五百》:“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
鼎湖龙去 唐·杜甫《骊山》诗:“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
尽其所能
聱牙诘曲 清 郑相如《汉林四传 开明君传》:“有荐伏生工《尚书》,上诏中大夫晁错至其家,从七岁好口授书文,聱牙诘曲。”
梯山航海 《宋书 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覆地翻天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哎哟,叫一声覆地翻天。”
赖有此耳 《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合从连横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酬功给效 《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变文》:“子胥随帝部卒入城,检纳干戈,酬功给效。”
寝不成寐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5回:“玄德因思水镜之言,寝不成寐。”
怀金垂紫 《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少事名贤,经历显位,怀金垂紫,揭使奉节。”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方当系颈蛮邸,悬首稿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附骨之疽 清·谭嗣同《上欧阳中鹄书》欧阳中鹄批跋:“阴弃者如瘵病,如附骨之疽。”
不轨不物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
建功立事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桂阳太守李温等,皆建功立事,有补于世。”
形息名彰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德》:“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痛切心骨 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义士仁人,痛切心骨。岂以陛下之圣明智勇而能忍之乎!”
悉心竭虑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原来那时正值天旱,太宗皇帝诏五品以上官员,都要悉心竭虑,直言得失,以凭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