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臭未除的成语故事

拼音rǔ chòu wèi chú
基本解释比喻年幼。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商功父虽有两个外甥,不是姐姐亲生,亦且是乳臭未除,谁人来稽查得他?”
暂未找到成语乳臭未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乳臭未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来去无踪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拿着一条不短不长的金箍棒,来无影,去无踪。” |
开柙出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诚心诚意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姥姥你放心。大远的诚心诚意来了,岂有个不教你见个真佛去的呢。” |
品头题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
调查研究 |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调查研究,我们从前做得比较好。” |
传圭袭组 | 明·宋濂《送黄仲恭赴官馀姚序》:“士君子非以传圭袭组为难,能世其德业为难。” |
拖青纡紫 | 梁启超《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今日华门一酸儒,来岁可以金马玉堂矣;今日市门一岨侩,明日可以拖青纡紫矣。” |
投鞭断流 | 《晋书 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
纳垢藏污 | 《左传 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 |
三节两寿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二回:“三节两寿,孝敬上司的钱,虽不敢任情减少,然而总是照着前任移交过来的簿子送的。” |
锦绣山河 | 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 |
安身之地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
雄才盖世 | |
天平地成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
凌弱暴寡 | 《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
善马熟人 | |
十里无真言 | 黎汝青《叶秋红》:“十里无真言,总是越传越玄。” |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逾墙钻穴 |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
奸掳烧杀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十五章:“老头子说:‘别看他们这样,这叫做假行仁义,收买人心。等他一占了开封,就会奸掳烧杀,无恶不作。’” |
利深祸速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愤世疾邪 | 唐·韩愈《杂说》之三:“怪神之事,孔子之徒不言,余将特取其愤世疾邪而作之,故题之云尔。” |
措置乖方 | 《清史稿·王茂荫传》:“其措置乖方,人言藉藉,而无敢为皇上言者,或虑无实据也。” |
夙世冤家 | 宋·高晦叟《珍席放谈》下卷:“岁设水陆斋,常旁设一位,立牌书曰:‘夙世冤家石介。’” |
迷恋骸骨 | 梁实秋《旧》:“最可怕的是,倡言守旧,其实只是迷恋骸骨;唯新是骛,其实只是摭拾皮毛,那就是新旧之间两具失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