搔着痒处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o zhe yǎng chù
基本解释比喻正合心意,痛快之至。
出处唐 杜牧《读韩杜集》诗:“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
暂未找到成语搔着痒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搔着痒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阿猫阿狗 | 鲁迅《我的第一个师父》:“这和名孩子为阿猫阿狗,完全是一样的意思:容易养大。” |
浅尝辄止 |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
衽革枕戈 | 严复《原强》:“当是之时,哀哀黔首,衽革枕戈,不得喙息,盖几靡有孑遗,秏矣!” |
枯骨生肉 | 《隋书·于仲文传》:“伏愿垂泣辜之恩,降云雨之施,追草昧之始,录涓滴之功,则寒灰更然,枯骨生肉。” |
瓜剖豆分 | 南朝 宋 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
迟暮之年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
杞宋无征 |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
只鸡絮酒 | 《后汉书·徐徲传》:“徲尝为太尉黄琼所辟,不就。及琼卒归葬,徲乃负粮徒步到江夏赴之,设鸡酒薄祭,哭毕而去。不告姓名。” |
覆车之鉴 | 晋 王隐《蜀记》:“公孙述据蜀而灭,此皆前世覆车之鉴。” |
效死勿去 | 《孟子梁惠王下》:“世守也,非身之所能为也,效死勿去。” |
金马玉堂 | 汉 扬雄《解嘲》:“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 |
始料所及 | 《中国的西北角·成兰纪行一》:“人事的变化,往往非始料所及。” |
杀人越货 | 《尚书 康诰》:“杀越人于货,暋不畏死,罔弗憝。” |
吹糠见米 | 《人民日报》1975.7.8:“有人提出:多派些人到外地搞副业,抓现钱,说这个办法‘吹糠见米’,收效快。” |
左枝右梧 | 宋·王暐《道山清话》:“本朝无前代离宫别馆,游豫奢侈,非特不为,亦不暇为也。盖北有狂虏,西有黠羌,朝廷汲汲然左枝右梧,未尝一日不念之。” |
入井望天 | 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终焉之志 | 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
唯唯绸否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
鹤骨鸡肤 | 宋·王炎《病中书怀》诗:“鹤骨鸡肤不耐寒,那堪癣疥更斑烂。” |
河沙世界 | 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张瀛《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存寒灰冷灯畔。” |
朱楼碧瓦 | 宋·王安石《寄题郢州白雪楼》诗:“朱楼碧瓦何年有,榱桷连空欲惊矫。” |
握雨携云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原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束手就缚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吾计成矣:使刘备束手就缚,荆州反掌可得!” |
杜渐除微 |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 |
赘食太仓 | 宋洪迈《容斋三笔人当知足》:“予年过七十,法当致仕……乡衮赵子直不妨使绝禄粟,俾之因任,方用赘食太仓为愧,而亲朋谓予爵位不逮二兄,以为耿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