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马七纸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mǎ qī zhǐ
基本解释比喻文章写得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倚马七纸的典故
东晋豫州刺史谢尚发现袁虎文才很好,就把他推荐给大司马桓温。桓温让他负责府内文书起草工作。袁尚作《东征赋》赞扬东晋许多名士。他跟随桓温北伐前燕,在前线,桓温让他写讨伐檄文,他靠在马背上很快就写完一篇得体的檄文。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倚马七纸)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牵肠挂肚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起手时,牵肠挂肚;过后去,丧魄销魂。” |
春暖花开 |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南内》:“春暖花开,命中贵陪内阁儒臣宴赏。” |
不以为然 |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蓬赖麻直 |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反面教员 |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它是全世界人民的反面教员。” |
骄兵必败 | 东汉 班固《汉书 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
当务之急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
气息奄奄 |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得胜头回 | 宋·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头回。” |
一身二任 | 《汉书·王吉传》:“诸侯骨肉莫亲大王,大王于属则子也,于位则臣也,一身而二任之责加焉。” |
悒悒不欢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生恚怒,悒悒不欢。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为商榷,辄摇首不愿。” |
势欲熏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宝玉听到这里,觉得不甚入耳,因想黛玉从来不是这样人,怎么也这样势欲熏心起来?” |
通文达理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二回:“周员外,依你这许多通文达理,我道为些什么,不过要我替丈夫娶妾么!” |
嘘枯吹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太传》:“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 |
日高三丈 |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
怨天忧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三分像人,七分似鬼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我嫁得这等一个,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你看我那三寸丁谷树皮,三分像人,七分似鬼,我直恁地晦气!” |
一反其道 | |
总角之交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
沥血披心 | 前蜀·杜光庭《晋公后土醮词》:“诚切祷祈,沥血披心,仰希鉴祐。” |
胶鬲之困 | 《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
羽檄交驰 | 宋·张孝祥《衡州新学记》:“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 |
属词比事 | 《魏书·高祐传》:“至若左氏,属词比事,两致并书,可谓存史意,而非全史体。” |
云屯星聚 | 明·邵璨《香囊记·败兀》:“丘爷爷手下猛将如虎,战士如蜂,云屯星聚,布满四方津要去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