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惊鱼散的成语故事

拼音niǎo jīng yú sàn
基本解释见“鸟散鱼溃”。
出处《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暂未找到成语鸟惊鱼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鸟惊鱼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与世长辞 | 汉 张衡《归田赋》:“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常辞。” |
摇头摆尾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 |
学而不思则罔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白纸黑字 |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曾不思宪法之所以有效力,全恃民众之拥护,假使只有白纸黑字之宪法,决不能保证民权,俾不受军阀之摧残。” |
变生意外 | 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枢密赵文正公》:“时甫罹大变,众心未一,事机少忽,变生意外。” |
惊见骇闻 | 清·刘大櫆《与王君书》:“以故凡厥所有,皆与世龃龉,只可自娱,不堪共质。间尝出以示人,惊见骇闻,非怒则笑。” |
楚楚可人 |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2卷:“中多女郎,簪山花,浣衣溪口,坐溪石上。与语,了无惊猜,亦不作态,楚楚可人。” |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
栋折榱崩 | 左丘明《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栋折榱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 |
龙江虎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2回:“性明敏,善机变,会妆饰,龙江虎浪,就是嘲汉子的班头,坏家规的领袖。” |
狼嚎鬼叫 | |
杀人不用刀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7卷:“问:‘如何是衲僧口?’师曰:‘杀人不用刀。’” |
桀傲不恭 | 《二程遗书》附录《门人朋友叙述并序》:“人有不及,开导诱掖,惟恐其不至。故虽桀傲不恭,见先生,莫不感悦而化服。” |
娓娓可听 | 清·朱彝尊《曝书亭记·寄礼部韩尚书》:“谨令其叩讲席,归沐之暇,试进而讨论,其言颇娓娓可听。” |
放达不羁 | 《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卢柟]一生好酒任侠,放达不羁,不轻财傲物之志。” |
随人作计 | 清·恽敬《答方九江书》:“男儿必有自立之处,不随人作计,如蚊之同声,蝇之同嗜,以取富贵名誉也。” |
扫田刮地 | 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宁可与你家担水运浆,扫田刮地,做个佣工。” |
一夜夫妻百夜恩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可不道一夜夫妻百夜恩,你可便息怒停嗔。” |
负才任气 | 南朝·梁·元帝《与张缵诗序》:“简宪之为人也,不事王侯,负才任气。” |
名不虚立 | 西汉·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名不虚立,士不虚附。” |
徇国忘身 | 唐 白居易《赠裴垍官制》:“故太子宾客裴垍,忠正恭慎,佐予为理,事君尽礼,徇国忘身。” |
怪雨盲风 | 宋·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伯昌》词:“怪雨盲风,留不住江边行色。” |
逋逃之臣 | 汉 荀悦《汉纪 成帝纪》:“以单于屈体称臣奉使朝贺,无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贪一夫之得,而失一国之心。” |
顺风使帆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临济宗参政钱端礼居士》:“大丈夫磊磊落落,当用处把定,立处皆真。顺风使帆,上下水皆可。” |
朝不图夕 | 唐·柳宗元《上广州赵宗儒尚书陈情启》:“某天罚深重,余息苟存,沉窜俟罪,朝不图夕,伏谒无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