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机而作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àn jī ér zuò
基本解释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 应机》:“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
暂未找到成语见机而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见机而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期颐之寿 | 《南齐书·禇炫传》:“使渊作中书郎而死,不当是一名士邪!名德不昌,遂令有期颐之寿。” |
才疏志大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
措置裕如 | 汉 扬雄《法言》:“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 |
千载难逢 | 南朝 齐 孔琇之《南齐书 临终上表》:“臣以凡庸,谬徼昌运,奖擢之厚,千载难逢。” |
春花秋月 | 南唐 李煜《虞美人》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哭笑不得 | 元 高安道《皮匠说谎》:“好一场,恶一场,哭不得,笑不得。” |
古今中外 | 茅盾《子夜》九:“翻遍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没有一个国家曾经用这种所谓示威运动而变成了既富且强的。” |
慎终若始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将德》:“不轻寡,不劫于敌,慎终若始。” |
十拷九棒 |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待要你十拷九棒,万死千生,打杀这个射粮军,哥也,你可甚么那得甚福。” |
贯颐备戟 | |
昏迷不醒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
饥飡渴饮 | |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 | 汉·刘向《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交颈并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
阴谋诡计 | 清 曾朴《孽海花》:“大家如能个个像我,坦白地公开了自己的坏处,政治上用不着阴谋诡计。” |
勒马悬崖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幸道力原深,故忽迷忽悟,能勒马悬崖耳。” |
气义相投 | 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 |
无耻之尤 | 清 王士禛《分甘余话》:“二子可谓失其本心,无耻之尤者也。” |
水晶灯笼 | 宋 范镇《东斋记事补遗》:“刘随待制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晶灯笼。” |
滕薛争长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十一年春,滕侯、薛侯来朝,争长。” |
不可无一,不能有二 | 清·张岱《周宛委墓志铭》:“如此异才,求之天下,真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也。” |
踔厉骏发 | 清·汪琬《<安南日记>序》:“试读其所与国王书,后先援据故事,踔厉骏发,烂然明析。” |
触景伤心 | 《吴歌甲集·茅舍萧萧傍竹篱》:“茅舍萧萧傍竹篱,西风惨淡雨霏霏,其时黄菊花初放,触景伤心最惨凄。” |
靡坚不摧 | 郑藻如《<盛世危言>序》:“陶斋之书之切直,洞中夫时局之隐微,斯不啻李将军射虎之矢,靡坚不摧。” |
出入无常 | 西汉·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以处荧惑”司马贞索隐引晋灼云:“常以十月入太微,受制而出行列宿,司无道,出入无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