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火入魔的成语故事


走火入魔

拼音zǒu huǒ rù mó

基本解释走火:过头。对某种事物迷恋到失去理智的地步。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5回:“后来妙玉观棋听琴,走火入魔;宝玉抛了通灵玉,着了红袈裟,回头是岸。”


暂未找到成语走火入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走火入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本相毕露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第三种人’杜衡辈,标榜超然,实为群丑,不即本相毕露,知耻者皆羞称之,无待这里多说了。”
发蒙振落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
畏影恶迹 《庄子·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
骄兵之计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孟达暗暗发书,申报玄德,说‘黄忠连输数阵,现今退在关上。’玄德慌问孔明。孔明曰:‘此乃老将骄兵之计也。’”
颠倒衣裳 《诗经 齐风 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痛心拔脑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陆机与长沙顾母书,述从祖弟士横死。乃言,痛心拔脑,有如孔怀。”
日旰不食 唐·皮日休《忧赋》:“故王之忧国者日旰不食,士之忧位者载贽出疆。”
朝闻夕死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酒不醉人人自醉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酒中贤圣得人传,人负邦家因酒覆。解嘲破惑有常言,酒不醉人人自醉。”
默默无语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杨御史见苏御史词色不顺,便默默无语。”
左券之操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公常执左券以责于秦韩。”
弄斧班门 唐 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操斧于班、郢之门,斯强颜耳。宋 欧阳修《与梅圣俞书》:“昨在真定,有诗七八首,今录去,班门弄斧,可笑可笑。”
一面虚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姜维避祸屯田计》:“明公休听外人一面虚词,欲杀某也。”
才占八斗 南朝宋代的谢灵运给曹植下的评语:“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独得八斗!” 注:一石等于十斗。石,念 dàn 。
日丽风和 元 李爱山《集贤宾 春日伤别》:“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
引玉之砖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比来抛砖引玉,却引得个坠子。”
只谈风月 清·张岱《游山小启》:“喜作闲人,酒席间只谈风月。”
遗艰投大 明·海瑞《赠廖锦台膺首荐序》:“人不深责之官,变之于遗艰投大、人所属心之日乎?”
青鸟使者 《汉武帝故事》:“有二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刻鹄不成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七回:“择浅近者读之,还是刻鹄不成类鹜之意。”
五短身材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2回:“这个好汉祖贯两淮人氏,姓王名英。为他五短身材,江湖上叫他矮脚虎。”
小隙沉舟 《关尹子 九药》:“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
玄机妙算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79回:“运督军需,智擒法戒,玄机妙算,奇功莫大。”
红炉点雪 《高子遗书·会语》:“颜子克己,若红炉点雪,不必言难,天下归仁。”
厝薪于火 《清史稿·诸王》:“躬蹈四罪,而犹逞志角力,谬欲收拾人心,是厝薪于火而云安,结巢于幕而云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