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目昭彰的成语故事

拼音ěr mù zhāo zhāng
基本解释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出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暂未找到成语耳目昭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耳目昭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损人不利己 | 鲁迅《书信 致曹聚仁》:“只有损人而不利己的事,我是反对的。” |
男男女女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回:“这日月台丹樨仪门外,若大若小,男男女女,挨肩擦背,屁都挤将出来。” |
条分节解 | 《新唐书·崔义玄传》:“义玄有章句学,先儒疑缪,或音故不通者,辄采诸家,条分节解,能是正之。” |
遁世离群 | 《元史·隐逸传序》:“后世之士,其所蕴蓄或未至,而好以迹为高,当邦有道之时,且遁世离群,谓之隐士。” |
学无常师 | 《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刀山火海 |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
圣经贤传 | 唐韩愈《答殷侍御书》:“圣经贤传,屏而不省,要妙之义,无自而寻。” |
荣华富贵 | 宋 沈作喆《寓简》:“一涉世俗,虽荣华富贵中,无一切如意事。” |
鹰扬虎噬 | 明·陶宗仪《辍耕录·阑驾上书》:“散散、王士宏等,不体圣天子抚绥元元之意,鹰扬虎噬,雷厉风飞。” |
折券弃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比两家常折券弃债。” |
螳臂扼辙 |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
硕大无比 | 曹禺《日出》第一幕:“下面的裤子也硕大无比,裤管总在地上磨擦着。” |
同声相求 | 唐·萧颖士《江有归舟》:“同声相求,尔后我先,安得而不问哉?” |
鹏游蝶梦 | 《庄子·逍遥游》载鲲化为鹏徙于南溟之事,又《齐物论》载庄周梦为胡蝶之事。 |
钉头磷磷 | 唐·杜牧《阿房宫赋》:“钉头磷磷。” |
儿皇帝 | 《新五代史 四夷附录第一》:“学士以先君之命为书以赐国君,其书常曰:‘报儿皇帝云。’” |
直节劲气 | 《明史·王廷传》:“廷守苏州时,人比之赵清献,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
贯穿古今 | 宋·洪迈《夷坚丙志·赵和尚》:“至于贯穿古今,精练吏事,于天下文官实为第一。” |
穴见小儒 | 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第六卷:“耳听小士,穴见小儒,不知五五之开方。” |
础润而雨 | 宋 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
行险侥幸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 |
强兵富国 | 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西国之所以讲强兵富国者,率以尚器为先。” |
刀笔之吏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
弃旧恋新 | |
搢绅之士 | 《晋书·舆服志》:“所谓搢绅之士者,搢芴而垂绅带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