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éng qián bì hòu
基本解释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出处《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前毖后的典故
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辅佐下治理国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造谣说周公准备篡位,周公为表忠心隐居外地。管叔鲜等立即叛乱,周成王请周公率军讨伐。周成王说他要从所受的惩戒中汲取教训以便将来不再发生类似情形。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惩前毖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将相之器 | 《后汉书·贾复传》:“贾君之容貌、志气如此,而勤于学,将相之器也。” |
首丘之情 |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礼记·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
章台之柳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章台之柳,虽已折于他人;玄都之花,尚不改于前度。” |
晕晕沉沉 | |
过江之鲫 | 柳亚子《南社会于虎丘之张东阳祠诗以纪之》:“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 |
劳筋苦骨 | 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 |
丧家之犬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7回:“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
万世流芳 | |
排沙简金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潘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 |
敢怒敢言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计氏虽也还敢怒敢言,当不起晁大舍也敢为敢做。” |
拈花弄柳 | 元·高明《琵琶记·瞷询衷情》:“绿鬓仙郎,懒拈花弄柳,劝酒持觞,眉颦知有恨,何事苦相防?” |
以水济水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 |
天南海北 | 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
饥寒交凑 | 《宋书·袁湛传》:“不敦其本,则末业滋章;饥寒交凑,则廉耻不立。” |
车驰马骤 | 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 走马灯》:“走马灯者,剪纸为轮,以烛嘘之,则车驰马骤,团团不休,烛灭则顿止矣。” |
络驿不绝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匈奴传》:“逢侯部众饥穷又为鲜卑所击,无所归,窜逃入塞者络驿不绝。” |
群居穴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群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
分毫无爽 |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喜甚,即将白银一千两,送到公子船中,十娘亲自检看,足色足数,分毫无爽。” |
积微成著 | 《荀子·大略》:“夫尽小者大,积微成著,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而声问远。” |
误国害民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4回:“张俊身为大将,不思报效,专权乱政,误国害民。” |
五月披裘 | 晋·皇甫谧《高士传》卷上:“五月披裘而负薪,岂取金者哉?” |
形貌昳丽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投杼之惑 | 《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
楚云湘雨 | 荆干臣《全元散曲》:“玉鞭杨柳春风陌,绣毂梨花夜月街,楚云湘雨梦阳台。休分外,花柳暗尘埃。” |
费力劳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若不肯投降,必当擒来,奉献兄长,亦不须用众头领张弓挟矢,费力劳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