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
词语解释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春秋·战国时郑·卫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泛指淫靡的音乐。指靡丽的文风。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战国 时 郑 卫 两国的民间音乐。因不同于雅乐,曾被儒家斥为“乱世之音”。
引《礼记·乐记》:“郑 衞 之音,乱世之音也。”
⒉ 泛指淫靡的音乐。
引《后汉书·循吏传序》:“﹝ 光武 ﹞身衣大练,色无重采,耳不听 郑 衞 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明 刘元卿 《贤奕编·家闲》:“出入无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语、 郑 衞 之音,未尝一经於耳。”
⒊ 指靡丽的文风。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吾家世文章,甚为典正,不从流俗。
引梁 孝元 在藩邸时,撰《西府新文纪》,无一篇见録者,亦以不偶於世,无 郑 卫 之音故也。”
参见“郑声”。解释: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国语辞典
郑卫之音[ zhèng wèi zhī yīn ]
⒈ 本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因儒家认为其音淫靡,不同于雅乐,故斥之为淫声。也作「郑卫之曲」、「郑卫之声」。
引《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惟世俗奢泰文巧,而郑卫之音兴。」
近濮上之音 靡靡之音
最近近义词查询:
京都的近义词(jīng dū)
木炭的近义词(mù tàn)
热腾腾的近义词(rè téng téng)
素质的近义词(sù zhì)
艰苦的近义词(jiān kǔ)
兴致勃勃的近义词(xìng zhì bó bó)
幽暗的近义词(yōu àn)
迟缓的近义词(chí huǎn)
罅隙的近义词(xià xì)
助纣为虐的近义词(zhù zhòu wéi nüè)
平列的近义词(píng liè)
末代的近义词(mò dài)
新颖的近义词(xīn yǐng)
法例的近义词(fǎ lì)
贵体的近义词(guì tǐ)
当兵的近义词(dāng bīng)
宽恕的近义词(kuān shù)
低沉的近义词(dī chén)
呐喊的近义词(nà hǎn)
遵行的近义词(zūn xíng)
埋葬的近义词(mái zàng)
巡礼的近义词(xún lǐ)
豪门的近义词(háo mén)
抵当的近义词(dǐ dàng)
黑白不分的近义词(hēi bái bù fēn)
更多词语近义词查询
相关成语
- sè jiè色界
- xiàn xián宪衔
- mǔ qì母气
- mén shī门师
- chái láng dāng lù豺狼当路
- qīng yì倾意
- shí fǔ石斧
- xiàng bèi项背
- fēng tiān zǎo dì枫天枣地
- jiǔ hé九阂
- zhī bié tiáo yì枝别条异
- tī tuō踢脱
- hú jiè hǔ wēi狐藉虎威
- huì jì zhòu秽迹咒
- shì yǒng qīng dí恃勇轻敌
- lí mèi离鬽
- chī guài zǐ嗤怪子
- mù nà kè木那克
- gāo wèi zhòng lù高位重禄
- luán zhǔ鸾渚
- zuó bó捽搏
- zhǎng bié长别
- lìng mó令谟
- jiàn huì见会
- xún yóu bù tóng qì熏莸不同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