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言顺
词语解释
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⒈ 只有名义正当,道理才说得通。
例要干,就名正言顺地干个痛快,没有必要躲躲闪闪的。
英legitimate; be perfectly justifiable; if the name (titles) are correct,words will carry weight;
引证解释
⒈ 谓名分或名义正当,说起话来便顺理,道理也讲得通。
引宋 苏轼 《太常少卿赵瞻可户部侍郎制》:“先王之论理财也,必继之以正辞,名正而言顺,则财可得而理,民可得而正。”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八·老杜许蜀不真》:“杜工部 甫 《咏怀》古诗云:‘ 蜀 主窥 吴 幸 三峡 ……’愚意欲以‘汉’字易‘蜀’,以‘帝’易‘主’,以‘征’易‘窥’,庶乎名正言顺。”
《西湖佳话·钱塘霸迹》:“朝廷命下,则将军名正言顺矣。”
⒉ 泛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参见“名不正,言不顺”。
引元 郑光祖 《倩女离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红楼梦》第四八回:“他既説的名正言顺,妈妈就打量着丢了一千、八百银子,竟交与他试一试。”
茅盾 《第一阶段的故事·两条战线的斗争》:“如今回去干救亡工作,该是如何名正言顺呀!”
国语辞典
名正言顺[ míng zhèng yán shùn ]
⒈ 语本形容名义正当,言词顺适。
引《论语·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待小生得官回来,谐两姓之好,却不名正言顺?」
近堂堂正正
相关成语
- shēn shēn深深
- suí jī yìng biàn随机应变
- zuò yù作育
- jié fēng劫风
- xiāo yóu gōng宵游宫
- shēng xiá升遐
- xǔ shǎo许少
- jiǎo pó脚婆
- huī kè徽客
- chū xué tú yā初学涂鸦
- zhēn lì贞利
- zhǎn yán展延
- hán sōng寒松
- pàng dū dū胖嘟嘟
- qīng yàn清艳
- wán nú顽奴
- chén yú宸舆
- fāng xì方舄
- tiě shān铁山
- shè liáo摄疗
- chū qún qì出羣器
- jǐ qiè掎挈
- shòu lǜ受律
- lóng wǎng xiàng龙罔象
- jiǎng ruì讲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