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成语故事

拼音wàn lǐ cháng chéng
基本解释指我国长城。也比喻国家所依赖的大将。现也比喻人民的军队。
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乃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的典故
檀道济是南朝高平人。宋武帝北伐时,道济当先锋,仗打得很艰苦,占领洛阳时,抓了四千名俘虏。众将想杀了他们示威,道济说:“我们是来吊民伐罪的,怎么能滥杀无辜呢?” 全都放了,为南宋军赢得了民心。
宋文帝七年,南宋军在滑台受挫。文帝派道济去救援,在寿张大破北魏军,20多天打了30多场仗,终于進抵历城(山东济南)。这时滑台已经失守,而且道济部队的粮食没了,有人报告了北魏军,大家都很害怕。道济却不慌不忙,命令士兵夜里在大帐中用斗量沙子,在沙子上洒上仅有的粮食,这样量了一夜,第二天命令众将士身穿重甲南撤,自己穿着布衣,坐在马车上,谈笑自若跟在最后,南宋军安全返回。自此北魏军很怕他,士兵们用他的像来避邪。
后来文帝听信谗言把道济杀了。死时,道济瞪圆着眼,把头巾摔在地上,说:“你们不是在毁自己的万里长城吗?”
道济死后十四年,北魏军打到江北的瓜步。在一江之隔的石头城上,宋文帝感慨地说:“如果檀道济还活着,不会让他们这样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万里长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柳影花阴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心不存学海文林,梦不离柳影花阴,则去那窃玉偷香上用心。” |
愚公移山 | 《列子 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
以战去战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 |
波罗奢花 | |
男唱女随 | 《孔丛子 嘉言》:“十五许嫁而后从夫,是阳动而阴应,男唱而女随之义也。” |
真金不怕火炼 | 浩然《艳阳天》第115章:“乌云遮不住太阳,真金不怕火炼,东山坞永远会是太阳当空。” |
高门大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尊宠之。” |
吃白食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况列位在此,无有我不破钞,反吃白食的。” |
指冬瓜骂葫芦 | |
淡汝浓抹 | 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 |
七损八益 | |
阋墙谇帚 | 梁启超《新民说》:“若是者,虽未见其阋墙谇帚,我知其家必不治。” |
人言籍籍 |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妾亦闻外面人言籍籍,归怨相公。” |
鹪巢蚊睫 | 《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公曰:‘天下有极细乎?’晏子对曰:‘有。东海有虫,巢于睫,再乳再飞,而不为惊。臣婴不知其名,而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
跋履山川 | 《左传 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
群情鼎沸 | 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忽遘此变,群情鼎沸,副总统及各督军、省长,驰电督责。” |
甘贫守节 |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一折:“今日夫为彭泽令,甘贫守节乐恰恰。” |
推群独步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七回:“那诸葛公弹琴退敌,谢太傅围棋赌墅,名士大半专会摹调,只如今就算得江左夷吾,让他推群独步了。” |
服冕乘轩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五年》:“太子与之言曰:‘苟使我入获国,服冕乘轩,三死无与。’” |
高飞远集 | 语出战国 楚 屈原《九章 惜诵》:“欲高飞而远集兮,君罔谓女何之?”汉 东方朔《七谏 怨世》:“欲高飞而远集兮,恐离罔而灭败。” |
遮天盖日 | 浩然《石山柏》:“眼看要走进另一道川,忽然间被一座遮天盖日的大山挡住了。” |
否终而泰 | 《晋书·庾亮传》:“实冀否终而泰,属运在今。” |
磊落飒爽 | 梁启超《袁崇焕传》第七节:“不然,以磊落飒爽之袁督师,而何以自危至是。” |
造天立极 | 唐·陈子昂《为资州郑使君让官表》:“伏惟陛下,革命开基。造天立极,方且弘宜帝典。” |
进退中度 | 《吕氏春秋·士容》:“客有见田骈者,被服中法,进退中度,趋翔闲雅,辞令逊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