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英雄的成语故事


巾帼英雄

拼音jīn guó yīng xióng

基本解释巾帼:古代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为妇女的代称。女性中的英雄。

出处《晋书》:“亮遗懿巾帼妇人之饰以辱之。”


巾帼英雄的典故

在三国纷争的时代,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军出祁山,攻打魏国。魏军统领司马懿与诸葛亮对峙于渭南。由于看到诸葛亮远道而来,利于急战,所以司马懿采取了相持战术。蜀军多次挑战,屡次辱骂,司马懿都不肯出战。诸葛亮深知,如果这样相持下去对蜀军是极为不利的,故而发动强攻。可是无奈北魏军深沟高垒,很难取胜,可是诸葛亮又怎能甘心退兵?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很巧妙的办法:派人大张旗鼓地前往魏营给司马懿送了一份“厚礼”——一大堆妇女用的头巾和发饰(钗、环、及脂粉等),还写了一封信,说司马懿太胆小了,一个大英雄,掌握那么多兵将,竟然不敢前来应战。如果他领兵出战,就是男子汉、大英雄;如果不敢出战,干脆就用妇女的头巾包上头(看到这里你会理解最初巾帼英雄是什么意思了吧),再用脂粉化妆吧!以此来讥讽证明他这个所谓的英雄只是个一般妇女而已,这是激将法。而司马懿虽然非常生气,却依然没有中计。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巾帼英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变幻无常 明 蔡羽《辽阳海神传》:“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琪花宝树,仙音法曲,变幻无常,耳目应接不暇。”
坐薪悬胆 《金史 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安于现状 王朝闻《论凤姐》第11章:“这样的梦境,与我那不安于现状又不能改变现状的生活实际有关。”
约定俗成 先秦 荀况《荀子 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嗷嗷待哺 清 戴名世《上刘木斋先生书》:“佣书客游,乞食自活,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
光阴如箭 唐 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疏忽大意 孙犁《文林谈屑》:“有些人确实对文字疏忽大意,对宦途和官级斤斤计较。”
江天一色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返来复去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五章:“说醒着吧,他又神志不清,脑子里总是:黑马——白占魁——农业社,农业社——白占魁——黑马,返来复去地兜得他秃顶脑袋疼了起来。”
燕颔虎颈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问其状。相者指曰:‘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
说梅止渴 宋·李清照《打马赋》:“说梅止渴,稍苏奔竞之心;画饼充饥,少谢腾骧之志。”
疾风迅雷 西汉 戴圣《礼记 玉藻》:“君子之居恒当户,寝恒东首,若有疾风、迅雷、甚雨,则必变,虽夜必兴,衣服冠而坐。”
你唱我和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7卷:“两人每每你唱我和,做成联句。”
交臂失之 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靡颜腻理 战国楚·宋玉《招魂》:“靡颜腻理,遗视绵些。”
指指点点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3回:“贾芹走进书房,只见那些下人指指点点,不知说什么。看起这个样儿,不象宫里要人。”
争长论短 宋 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
冲云破雾
人心隔肚皮 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豹不堪骑,人心隔肚皮。休将心腹事,说与结交知!”
一接如旧 宋·范仲淹《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余走尘土时,公一接如旧,以道义淡交者有年矣。”
犬马齿索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迫于岁暮,犬马齿索。”
见智见仁 《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食荼卧棘 清·王夫之《老庄申韩论》:“老庄乱之也,然而心犹人之心,天下则已异乎食荼卧棘之天下矣。”
寸男尺女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俺两口儿自成夫妇,已经数载,寸男尺女皆无。”
行财买免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落得骗了些果子吃进肚里,且又得了行财买免的供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