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鞭先著的成语故事

拼音yī biān xiān zhuó
基本解释后以为争先的典实。亦泛指先行。
出处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一鞭先著的典故
晋朝时期,年轻有为的刘琨胸怀大志,想为国家出力,好友祖逖被选拔为官。他发誓要像祖逖那样为国分忧。后来他当官从司隶一直做到尚书郎。他曾经对亲友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一鞭先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夕一朝 | 《朱子语类》卷十三:“所以圣人垂戎谓:臣弑父,非一夕一朝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 |
男女授受不亲 |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男女授受不亲,礼也。” |
一表人材 |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 |
雨消云散 | 瞿秋白《赤都心史》八:“情爱呢?,可知,这甜情蜜意,禁不起——理性一闪,迟早是——雨消云散。” |
星移斗转 | 元 乔吉《两世姻缘》:“他便眼巴巴帘下等,直等到星移斗转二三更。” |
无能为役 | 《左传·成公二年》:“此城濮之赋也。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
险象环生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4回:“乃险象环生,祸机迫切。” |
鲸吞蛇噬 | 清·鲁一同《秦论》:“秦人一出其师以挠山东,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卷而入于秦矣。” |
众星拱北 | 《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使贤任能 |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吾使贤任能,各殊其事,孤虚心高望,冀闻报复之谋,今咸匿声隐形,不闻其语,厥咎安在?” |
就正有道 | 《论语·学而》:“就有道而正焉。” |
穷大失居 | 《周易 序卦》:“穷大者必失其居。”高亨注:“极大者则骄奢淫暴,必覆败而失其所。” |
欢声笑语 | |
削职为民 |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九回:“王黼大怒,将宋昭削职为民。”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北齐 杜弼《为东魏檄蜀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
刻画入微 |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本来就是最好的话题,胡雪岩又有意刻画入微,所以把王有龄夫妇听得津津有味。” |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泡病号 | |
无尽无休 |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终于沉闷地听着远处的更锣声、风声、树叶声,和偶尔才肯留心到的身旁思懿的无尽无休的言语。” |
许由洗耳 | 晋·皇甫谧《高士传·许由》:“尧又召为九州长,由不欲闻之,洗耳于颖水滨……巢父曰:‘……子故浮游俗间,求其名誉,污吾犊口。’牵犊上流而饮之。” |
强死赖活 | 谷峪《三十张工票》:“大国强死赖活地把她拉到地里。” |
救人须救彻 | 明·沈受先《三元记·毁券》:“你身无盘费,岂能同去,若又拆散,不如不救你了。自古道救人须救彻,叫当直的,银子取五两过来。” |
三回五次 | 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
长安少年 | 明 宋濂《<杏庭摘稿>序》:“燕姬越女,巧自衒鬻于春风之前,冀长安少年,为之一顾。” |
瘴雨蛮云 | 宋·陆游《涪州》诗:“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蛮云我欲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