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堂大笑的成语故事

拼音hōng táng dà xiào
基本解释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出处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
烘堂大笑的典故
五代时期,冯道与和凝同在中书办理事物。和凝见冯道穿新衣与新鞋,就问冯道的新鞋多少钱,冯道举左脚说才900文。和凝马上就训斥下人,说他买鞋贪污他900文,冯道马上举右脚说这也是900文,于是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烘堂大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将信将疑 | 唐 李华《吊古战场文》:“其存其没,家莫闻之;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
狗屁不通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5回:“柳老赖婚狼心推测,冯生联句狗屁不通。” |
用兵如神 | 晋 虞溥《江表传》:“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
七老八十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十卷:“赶得那七老八十的都起身嫁人去了。” |
吞舟之鱼 | 《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
暮礼晨参 | 元·无名氏《玩江亭》第三折:“我每日家暮礼晨参。你道是暮礼晨参,怎如俺野眠浪宿。” |
高官厚禄 | 《孔丛子 公仪》:“今徒以高官厚禄钩饵君子,无信用之意。” |
观化听风 | 《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颜师古注:“言改易视听,欲急闻见善政化了。” |
辱身败名 | 《说岳全传》第三一回:“一旦失手,辱身败名,是为不智。” |
不惜本钱 | 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 |
肤见谫识 | 明 李东阳《〈琼台吟稿〉序》;“彼肤见谫识,管窥蠡测,岂复能尽其妙哉?” |
火妻灰子 | 汉·杨雄《法言·渊骞》:“离(要离)也,火妻灰子,以求反于庆忌,实蛛蝥之劘也,焉可谓之义也?”李轨注:“离,山平人,而焚烧妻子,诈为吴雠,求信于庆忌,反而刺之。” |
反掌之易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六卷:“得了两州,心中大喜,不胜矜夸,谓取宋天下如反掌之易耳。” |
朝奏夕召 | 见“朝奏暮召”。 |
覆车继轨 |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
狼突豕窜 | 清·钱谦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申公神道碑铭》:“狼突豕窜,无一尉一堠能少婕其角距者。此公之言验于事后者也。” |
追远慎终 | 《陈书·南康愍王昙郎传》:“夫追远慎终,抑闻前诰。” |
陷于缧绁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一回:“若非二哥众位把船相救,我等皆被陷于缧绁。” |
敲膏吸髓 | 清·王韬《西人重日轻华》:“其取之于民间,前时不过什二,今则几至于敲膏吸髓,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
国恨家仇 | 《二度梅》第四场:“我良玉幸而留下残生……诛灭卢贼,以雪国恨家仇。” |
闭关自主 | 见“闭关自守”。 |
向隅之感 | 鲁迅《记“发薪”》:“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 |
饥附饱扬 | 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
急病让夷 | 语出《国语 鲁语上》:“贤者急病而让夷。” |
尽态极妍 | 唐 杜牧《阿房宫赋》:“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