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身出生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ā shēn chū shēng
基本解释出:去,离弃。舍弃生命。
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暂未找到成语杀身出生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杀身出生)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瓮中之鳖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
堆积如山 |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
居心不良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言语》:“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 |
井底银瓶 | 唐·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乐府》:“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
意外之财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且说周老爷凭空得了一千五百块洋钱,也算意外之财,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
同源共流 | 东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六合之内,莫不同源共流,沐浴玄德,禀仰大龢。” |
绝国殊俗 | 《文子·精诚》:“天下莫不仰上之德,象主之旨,绝国殊俗,莫不重译而至,非家至而人见之也。” |
昏迷不醒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闹阴司司马貌断狱》:“次日昏迷不醒,叫唤也不答应,正不知甚么病症。” |
叨陪末座 | 《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
书声朗朗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走过闹市,只听那些居民人家,接二连三,莫不书声朗朗。” |
比肩系踵 | 《新唐书 韦嗣立传》:“今之取人,未试而遽迁,务进徼幸,比肩系踵。” |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与逆贼周旋三年,深知逆贼狡计甚多,常常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窃窃细语 | |
敌力角气 | 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
刿目鉥心 | 唐·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及其为诗,刿目鉥心。” |
前合后偃 |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三折:“则被这枷纽的我左侧右偏,人拥的我前合后偃。” |
群起而攻之 | 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
功高震主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稂莠不齐 | |
皂丝麻线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我自半路遇见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丝麻线。” |
殚精极虑 | 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训诰典谟,圣人岂殚精极虑作意而为之者哉。” |
自繇自在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索性把身边所有,尽数分与三家,等三家轮供养了我,我落得自繇自在 。” |
得财买放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40卷:“你做公差所干何事?若非用计谋死,必然得财买放,有何理说?” |
迎门请盗 | 典出《后汉书·赵咨传》:“咨少孤,有孝行……盗尝夜往劫之,咨恐母惊惧,乃先至门迎盗,因请为设食。” |
祸中有福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失火而遇雨,失火则不幸,遇雨则幸也,故祸中有福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