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相接的成语故事


短兵相接

拼音duǎn bīng xiāng jiē

基本解释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短兵相接的典故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写《九歌》热情讴歌那些为国捐躯的战士,祭祀他们,歌颂他们的忠毅。诗文内容为:“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光。”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短兵相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井井有条 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坚不可摧 清 郑燮《原诗 内篇上》:“惟力大而才能坚,故至坚而不可摧也。”
倒海翻江 宋 陆游《夜宿阳山矶将晓大雨北风甚劲遂抵雁翅浦》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屋。”
与世偃仰 《荀子 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力排众议 宋 苏辙《上皇帝书》:“臣以不识忌讳,得罪于有司,仁宗哀其狂愚,力排众议,使臣得不遂弃于世。”
弃之敝屣 明 赵弼《三贤传》:“子食汉禄三世,而一旦弃之敝屣。”
遁迹空门 《天雨花》第五回:“逼得我,此一身,走投无路,因此上,来披剃,遁迹空门。”
荆笔杨板 《晋书·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荆笔杨板行诏书。”
汤里来,水里去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1回:“这正是俗语云:‘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心神不宁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幺打寒噤呢?'”
大发谬论
敬恭桑梓 《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戴罪立功 《明史 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兵戈扰攘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牵引附会 凡人《开通学术议》:“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不斥其为刑名之学。”
论千论万 元 刘君锡《来生债》第二折:“爹家里论千论万满箱满柜无数的银子。”
牛蹄中鱼 三国(魏) 应璩《与韦仲将书》:“诚恐将为牛蹄中鱼,卒鲍氏之肆矣。”
一力承当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1回:“在晋侯面前,一力承当。”
监临自盗 曾慥《类说》卷二引《名臣传 杜衍》:“衍在中书,权幸欲去之,以舜钦监进奏院市故纸监临自盗除名,以撼动衍,衍亦以此求退。”
断然不可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
万里鹏翼 唐·元稹《送友封》诗:“鹏翼张风欺万里,马头无角已三年。”
东诓西骗 《孤本元明杂剧 东篱赏菊》第二折:“若论我,半个字也不识,若说道抵换官物,盗使印信,东诓西骗,天下绝魁。”
神霄绛阙 明·汪廷讷《广陵月》第三出:“神霄绛阙,丽日五云浮,开绮讌,待宸游,云和一曲倚箜篌。”
泣血捶膺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一回:“太太毕竟是个女人,没有气力,拗他不过,索性躺在楼板上,泣血捶膺的,一直哭到半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