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成语故事

拼音fó gāo yī chǐ,mó gāo yī zhàng
基本解释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出处明 李贽《与梅衡湘书》:“‘佛高一尺,魔高一丈。’昔人此言,只要人知有佛即有魔,如形之有影,声之有响,必然不相离者。”
暂未找到成语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佛高一尺,魔高一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喔咿儒睨 | 战国 楚 屈原《卜居》:“栗斯,喔咿儒睨以事妇人乎?” |
春回大地 | 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
魂牵梦萦 | 宋 刘过《醉太平》词:“思君忆君,魂牵梦萦。” |
层峦叠嶂 | 宋 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 |
好语似珠 | 宋 苏轼《次韵答子由》:“好语似珠穿一一,妄心如膜退重重。” |
梦想颠倒 | 《西游补》第一回:“卷做一团,塞在猪八戒耳朵里,口里乱嚷道:‘悟能,休得梦想颠倒。’” |
头昏目眩 | 乌兰巴干《草原上的驯马姑娘》:“我仿佛置身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有点头昏目眩。” |
窗外有耳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 |
见德思齐 |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同恶相救 | 《晋书·吕光载记》:“晃、穆共相唇齿,宁又同恶相救,东西交至,城外非吾之有,若是,大事去矣。” |
福孙荫子 | 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葬公婆》:“这坟呵,只愿得中干燥,福孙荫子也者难料;便荫得个三公,也济不得亲老。” |
嗟悔亡及 |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矣。” |
诺诺尔尔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 |
耳鬓斯磨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一处,耳鬓斯磨,从今一别,纵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 |
狼餐虎噬 |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
肚里泪下 | 宋·叶绍翁《四朝见闻录》:“每遇天日清美,侍上宴集,才一思之,肚里泪流。” |
说亲道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6回:“可恨宝姐姐、琴妹妹天天说亲道热。” |
旷达不羁 | 《晋书·张翰传》:“翰任心自适,不求当世。或谓之曰:‘卿乃可纵适一时,独不为身后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时人贵其旷达。” |
如泣草芥 | 宋 苏洵《六国论》:“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病风丧心 | 宋·苏洵《谏论》:“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 |
下寨安营 | |
越鸟巢南枝 | 《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
文武兼备 |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文武兼备,惟所施设。” |
计劳纳封 | 《晋书·庾亮传》:“此之厚幸,可谓弘矣,岂复得计劳纳封,受赏司勋哉!” |
观者麕集 | 杨复吉《梦阑琐笔·柴打鼓》:“柴皇急无措,大号,观者麕集询故,柴以实告,众以为狂,柴不得以行乞而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