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折不弯的成语故事

拼音nìng zhé bù wān
基本解释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出处《齐民要术 卷五 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暂未找到成语宁折不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宁折不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饱经霜雪 | 清 孔尚任《桃花扇 孤吟》:“鸡皮瘦损,看饱经霜雪,丝鬓如银。” |
荣华富贵 | 宋 沈作喆《寓简》:“一涉世俗,虽荣华富贵中,无一切如意事。” |
豁然贯通 | 宋 朱熹《大学章句》:“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 |
忧国爱民 | 《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 |
眉睫之内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争强斗胜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五回:“定要丧了那羞恶的良心,戴了鬼脸,千方百计,争强斗胜的去奉承那王振做甚?” |
平静无事 | 毛泽东《批判大汉族主义》:“有些是很严重的问题,表面上看来平静无事……故须进行认真的教育,以期一步一步地解决这个问题。” |
上下一心 | 先秦 荀况《荀子 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与之远举极战,则不可。” |
名书竹帛 |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
耳听八方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涣若冰释 | 唐·权德舆《张隐居庄子指要序》:“盖弘道以周物,阐幽以致用,内外相济,始终相发,其文约,其旨明,累如珠贯,涣若冰释。” |
千人一面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列公要知这‘一宿无话’四个字怎的个讲法?这四个字,久已作了小说部中千人一面的流口常谈。” |
浓抹淡妆 |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照台。” |
心力交瘁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
恬不为意 | 宋·苏轼《上执政乞度牒赈济及因修廨宇书》:“岂有仁圣在上,群贤并用,而肯恬不为意乎。” |
盈篇累牍 | 田北湖《论文章源流》:“盈篇累牍,而不知其谫陋,此其大蔽欤!” |
逖听远闻 | 唐 姚思廉《梁书 武帝纪中》:“庶以矜隐之念,昭被四方,逖听远闻,事均亲览。” |
习若自然 |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
圭角不露 | 《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汉郑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
当世才度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曹肇传》:“肇有当世才度,为散骑常侍、屯骑校尉。” |
气竭声澌 | 《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
势穷力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宋江道:‘这厮势穷力尽,有何良策可施?正好乘此机会。’” |
凿穴为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台佟传》:“佟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 |
被褐怀宝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江夏黄琼,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