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悔无及的成语故事

拼音zhuī huǐ wú jí
基本解释悔恨过去的往事,却已经难以挽回了。
出处汉·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暂未找到成语追悔无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追悔无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百废待举 | 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
不是冤家不聚头 | 《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
夏虫不可言冰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回:“夏虫不可言冰,蟪蛄不知春秋。” |
墙头草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3章:“一个人为国家要宁折不弯,别做墙头草。” |
寝不安席 | 《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将李代桃 | 清·孔尚任《桃花扇·守楼》:“贞丽从良,香君守节,雪了阮兄之恨,全了马舅之威,将李代桃,一举四得,倒也是个妙计。” |
无人不晓 |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六章:“她早就艳名远播,无人不晓。” |
山高皇帝远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你们山高皇帝远,干的好事,只当我姓白的不知道?” |
阆苑瑶台 | 宋·晏殊《浣溪沙》:“阆苑瑶台风露秋,整囊凝思捧觥筹。” |
心里有底 | 徐光耀《平原烈火》:“我们一见副政委精神就来了,跟着他,就觉着心里有底,腰里也硬。” |
视死若归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
返观内视 | 清·蒲松龄《〈王如水问心集〉序》:“即此宜得之公心,返观内视,而九幽十八狱,人人分明见之矣。” |
无巧不成书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卖油郎独占花魁》:“自古道:‘无巧不成书。’恰好有一人从墙下而过。” |
临危制变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明帝纪》:“司马懿临危制变,擒渊可计日待也。” |
枯木生花 | 《三国志 魏志 刘廙传》:“起烟于寒灰之上,生花于已枯之木。”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宋 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韩城田益,字迁之。黄庭坚以谓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独取诸此?某曰:夫直者,刚者之长也。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同床共枕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石郎附马传》:“我王若依小臣奏,休信同床共枕人。” |
酒肉兄弟 | 清 张南庄《何典》第二回:“这是前村催命鬼的酒肉兄弟,叫做破面鬼。” |
一时之秀 | 《周书·唐瑾传》:“时六尚书皆一时之秀,周文自谓得人,号为六俊。”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四卷:“后主问帝:‘萧妃何如此人?’帝曰:‘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
肉跳心惊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凤姐此时肉跳心惊,急急的向秋爽斋来。” |
鬼形怪状 | 《禅真逸史》第二十回:“看看走近城边,蓦然城门开处,突出四个夜叉,生得鬼形怪状,面目狰狞,种种奇异之像。” |
笞杖徒流 |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
析辩诡辞 | 东汉·班固《汉书·扬雄传下》:“即为怪迂,析辩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 |
磊落跌荡 |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第一卷:“英雄豪悍之士,磊落跌荡,出于法度之外,为君者亦当度外待之。” |
运旺时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