饔飧不济的成语故事

拼音yōng sūn bù jì
基本解释同“饔飧不继”。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一回:“今既饔飧不济,我这里有白银十两,暂且拿去使用。”
暂未找到成语饔飧不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饔飧不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稳操胜算 | 《管子·明法解》:“故明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 |
学以致用 | 李新《为有源头活水来》:“要结合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的需要来学,学以致用,并且勤学苦学。” |
堆积如山 | 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
璧合珠连 | 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
窥窃神器 | 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 |
后起之秀 | 清 余怀《板桥杂记 丽品》:“崔科,后起之秀,目未见前辈典型,然有一种韶令之致。” |
导德齐礼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廉明公正 |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
月朗风清 | 唐·无名氏《洛神传》:“太和中,处士萧旷,自洛东游至孝义馆,夜憩于双美亭。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
天理良心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7回:“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发成了贼了!’” |
革新变旧 | 《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今臣所立,易以取信。但踪核始终,大存缓密,革新变旧,有约有繁。” |
抛戈弃甲 |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3回:“部下听得,一齐抛戈弃甲跪倒。” |
不食周粟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
鬼泣神嚎 | 清·陈梦雷《行路难》诗:“江淮南北化为鱼,鬼泣神嚎天暗黑。” |
终始不渝 | 《旧唐书 姚(王寿)传》:“卿早荷朝恩,委任斯重。居中作相,弘益已多;防边训兵,心力俱尽。岁寒无改,终始不渝。” |
盈盈秋水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
智圆行方 | 《文子 微明》:“老子曰:凡人之道,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 |
莫可名状 | 明 刘基《松风阁记》:“草虫鸣切切,乍大乍小,若远若近,莫可名状。” |
卖空买空 | 清 郑观应《盛世危言 铸银》:“沪市卖空买空,昔年每元已涨过八钱。” |
面似靴皮 |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同,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 |
如圭如璋 | 《诗经·大雅·卷阿》:“颙颙卬卬,如圭如璋。” |
皂白不分 | 清 林则徐《札澳门同知传谕义律准驳条款》:“不得混入驱逐奸夷之内,纷纷回澳,致令皂白不分,自取玷辱。” |
顺非而泽 | 西汉·戴圣《礼记·王制》:“学非而博,顺非而泽。” |
逞凶肆虐 | 《晋书·刘琨传》:“灵厌皇德,曾未悔祸,蚁狄纵毒于神州,夷裔肆虐于上国。” |
执两用中 | 《礼记·中庸》:“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