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才浅识的成语故事

拼音fán cái qiǎn shí
基本解释才能平庸,识见肤浅。
出处清·陈用光《上翁学士书》:“用光凡才浅识,无所比数。”
暂未找到成语凡才浅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凡才浅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囊萤映雪 | 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
半新不旧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只见一个七八十岁的白须老儿,戴一顶牙色绒巾,穿一件半新不旧的褐子道袍。” |
东扯西拉 | 《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制台问了几句话,亏他东扯西拉,居然没有露出马脚。” |
忠肝义胆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
望尘不及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咨传》:“暠送至亭次,望尘不及。” |
甘心瞑目 | 《后汉书·马授传》:“吾受厚恩,年迫余日索,常恐不得死国事;今获所愿,甘心瞑目。” |
默契神会 |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论气韵非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
昂霄耸壑 | 宋 陈亮《祭叶正则母夫人文》:“昔余识夫人之子于稚年,固已得其昂霄耸壑之气。” |
道旁苦李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雅量》:“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
以讦为直 | 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以讦为直者。” |
恇怯不前 | 《宋史·杨琼传》:“及闻清远之败,益恇怯不前。” |
稀稀落落 | 曾朴《孽海花》第16回:“一片白茫茫不辨人影,只有几个巡捕稀稀落落的在街上站着。” |
道路传闻 | 邹韬奋《抗战以来·“来宾”种种》:“道路传闻,尚有假借取缔与指导名义,摧残合法组织,箝制正当言论,拘捕热血青年。” |
大红大绿 | 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
各人自扫门前雪 | 明 张凤翼《灌园记 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杯水之敬 | 《歧路灯》第三八回:“孔耘轩道:‘小婿业师惠人老,原是弟说成的,今上学已经两月,弟尚无杯水之敬,所以(备筵)并请三位陪光。’” |
进可替否 |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官人秩才,圣帝所难,必须良佐,进可替否。” |
不矜不伐 | 《尚书 大禹谟》:“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 |
传风扇火 | 康濯《春种秋收 故事》:“这么传风扇火,直扇得玉翠她爹都受了传染——天天替女儿着急,时时埋怨女儿眼皮太高。” |
禁鼎一脔 | 明沈鲤《<张太岳集>序》:“嗟乎,斯亦禁鼎一脔,尝者可以知其味已。” |
官清法正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这衙门里问事,真个官清法正,件件依条律的。” |
遗风余教 | 宋 叶適《金坛县重建学记》:“京口常为江南必争之地,其人以智诈勇力擅名于时,而古人遗风余教无闻焉,何也?” |
一律千篇 | 明·费经虞《雅论》:“用事非诗正体,然景物有限,格调易穷,一律千篇,只供厌饫,欲观人笔力才诣,全在阿堵中。” |
高名上姓 | |
罪业深重 | 宋 欧阳修《与十四弟书》:“某罪逆深重,不自死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