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待时的成语故事


韬晦待时

拼音tāo huì dài shí

基本解释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出处茅盾《蚀·动摇》:“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后来时事日非,只好韬晦待时。”


暂未找到成语韬晦待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韬晦待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人生何处不相逢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尾生抱柱 《庄子 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抽丝剥茧
柳绿桃红 明 无名氏《大劫牢》第四折:“试看这柳绿桃红……青山绿水,宝马香车,游人共喜。”
遗形忘性 前蜀·杜光庭逸句:“返朴还淳皆至理,遗形忘性尽真铨。”
打定主意 曾朴《孽海花》第七回:“打定主意,就把自己狎妓旷职的缘由,详细叙述,参了一本,果然奉旨革职。”
拜赐之师 《左传 文公二年》:“春秋时,秦晋殽之战,秦将孟明视被俘。获释时,孟谓晋君曰:‘三年将拜君赐。’后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朝不及夕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六年》:“敝邑之急,朝不及夕。”
狗逮老鼠 柳青《狠透铁》五:“你狗逮老鼠多管那闲事做啥?”
碎玉零玑 燕谷老人《续孽海花》楔子:“当时汪柳门吴清卿等诸名士,时时自苏来常,诗酒流连,吟余醉后,碎玉零玑,文壁绮窗,墨痕狼藉。”
鲸吞虎噬 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鲸吞虎噬,无卜世卜年之意,故斯道久缺,反为不急之务。”
自寻烦恼 巴金《家》六:“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毛泽东《论政策》:“对于国民党军队,应继续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
星星之火 明 张居正《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
轻怜痛惜
千金之子,不死于市 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
死灰复然 西汉·司马迁《史记·韩长孺列传》:“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行不愧影,寝不愧衾 《宋史·儒林传·蔡元定》:“独行不愧影,独寝不愧衾。”
再衰三竭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众犬吠声 汉 应劭《风俗通 怪神 李君神》:“众犬吠声,因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沲。”
雄罴百万 南宋·王迈《观猎行》:“汝不闻去岁淮甸间,雄罴百万临危堞。”
良时美景 唐 杨炯《送并州旻上人诗序》:“良时美景,始云蒸而电激;临水登山,忽风流而雨散。”
一时之选 《新唐书·韦抗传》:“它所辟举,如王维、王缙、崔殷等,皆一时选云。”宋·曾巩《〈范宽之奏议集〉序》:“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
升山采珠 《后汉书·刘玄传》:“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
生关死劫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