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蓍蔡的成语故事


不待蓍蔡

拼音bù dài shī cài

基本解释蓍蔡:同“蓍龟”,指卜筮。不用占卜就能知道吉凶。比喻事理极明显。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达潜朗,思同筮蔡。”


暂未找到成语不待蓍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待蓍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 清·张岱《与祁世培》:“丑媳妇免不得见公姑,缅焉呈面,公姑具眼,是妍是丑,其必有以区别之也。”
事与愿违 三国 魏 稽康《幽愤》诗:“嗟我愤叹,曾莫能俦。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扯鼓夺旗 元 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三折:“统雄兵劈面相持,驱貔虎扯鼓夺旗。”
无影无形 元·杨暹《刘行首》第一折:“我度你个无影无形鬼魂。”
现身说法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释迦牟尼佛》:“亦于十方界中现身说法。”
门殚户尽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5回:“建安以来,野战死亡,或门殚户尽;虽有存者,遗孤老弱。”
喙长三尺 庄周《庄子 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
肥肠满脑 清·捧花生《画舫馀谭》:“酒楼废而茶园兴,岂肥肠满脑者,餍饫既深,亦思乞灵于七碗耶?”
剪发杜门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由是以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安魂定魄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走下坡路 孙犁《乡里旧闻》:“进善幼年就赶上日子走下坡路,因此学了木匠。”
鹰拿雁捉 《平山冷燕》第五回:“圣旨一下,早有锦衣卫官已将窦国一、宋信鹰拿雁捉的拖了出来。”
讷于言,敏于行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社稷之臣 春秋·鲁·孔丘《论语·季氏》:“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日中则移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之常数也。”
肤皮潦草 张贤亮《青春期》:“所有的日子都像一块青灰色的铁板,坚硬、冷峻而索然无趣,就这么肤皮潦草地过到今天。”
甲坚兵利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宰相肚里行舟船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5章:“常言道:‘将军额上跑下马,宰相肚里行舟船。’你这样气量窄,将来如何独当一面,肩挑五岳,胸罗百川,统帅百万大军!”
中看不中吃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4卷:“却而今没蛇得弄,中看不中吃,要来无干。”
老生常谭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负担舍舟
百治百效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一回:“来了一个摇串铃的道士,说是曾受异人传授,能治百病,街上人找他治病,百治百效。”
望风而遁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蛮酋惩交趾之败,望风而遁。”
撒诈捣虚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祖师喝令:赶出去!他本是个撒诈捣虚之徒,那里修甚幺道果。”
逋逃之薮 《尚书 武成》:“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