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怒民怨的成语故事


神怒民怨

拼音shén nù mín yuàn

基本解释怨:怨恨。天神愤怒,百姓痛恨。形容因作恶多端,引起极大愤怒。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8回:“师旷退,谓羊舌肸曰:‘神怒民怨,君不久矣!’”


暂未找到成语神怒民怨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神怒民怨)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患难与共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遁入空门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看破的,遁入空门,我听见,并不惊异。”
念兹在兹 《尚书 大禹漠》:“帝念哉!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
格古通今 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四折:“贤才抱德隐田园,格古通今众所传。今番诏取为官后,保祚皇图亿万年。”
品头题足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恋新忘旧 《群音类选·八声甘州·闺情》:“从他别后,杳无半纸音书,多应他恋新往旧,撇得我一日三餐如醉痴。”
五方杂处 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
安如太山 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亮亮堂堂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4章:“但少安妈收拾的汤清水利,亮亮堂堂的,这现在完全成了个黑山水洞!”
艳色耀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第七卷:“莫非玉羁、金勒、宝艠、花鞢、艳色耀目,香风袭人。”
千金一笑 宋·张孝祥《虞美人》词之六:“倩人传语更商量,只得千金一笑也甘当。”明·汤显祖《紫钗记》第六出:“道千金一笑相逢夜,似近蓝桥那般欢惬。”
目无三尺 清·王士祯《居易录续谈》:“光天化日之下,岂容奸孽余党,胆大泼天,目无三尺。”
见物不见人
揆情度理 宋 彭龟年《止堂集 祭陈克斋先生文》:“揆情度事,如鉴之明;泛酬曲应,如衡之平。”
不愧不怍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
人众胜天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
袖手充耳 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青春两敌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1回:“妾承兄命,适事君王,妾自以为秦楚相当,青春两敌。”
临难无慑 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公神道碑》:“公处屯安贞,赋诗颓饮,视得失蔑如也,临难无慑。”
富比陶卫 西汉·刘向《战国策》:“裂地定封,富比陶卫。”
粒米束薪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4卷:“粒米束薪家里无备,妻子只是怨怅啼哭。”
权均力齐 晋·袁宏《后汉纪·光武帝纪》:“不同心并力则不能自守,权均力齐又不相率,当推一人为将军,共全五郡,观世变动。”
依违两可 《明史 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龙翔凤翥 清·顾炎武《杭州》诗:“宋世都临安,江山已失据。犹夸天目山,龙翔而凤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