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忍辱的成语故事


含羞忍辱

拼音hán xiū rěn rǔ

基本解释含:包容;辱:耻辱。形容忍受羞耻侮辱。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且含羞忍辱,待报仇之后,死亦未迟。”


暂未找到成语含羞忍辱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含羞忍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甘之如饴 宋 真德秀《送周天骥序》:“非正义之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
人穷志短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一回:“所谓人穷志短,我那里敢和他较量,只索避了。”
旧雨今雨 唐·杜甫《秋述》:“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
妙想天开 邹韬奋《萍踪寄语》:“现在各处的教育当局却妙想天开,等到这试用期满,纷纷藉口停职。”
善男信女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臆论 拒客》:“释道寺院,有客堂,有主客师,使四方游人,善男信女,咸可小憩,有来礼佛者,有来布施者,从不拒客之礼。”
貌合情离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15回:“虽克竭敬爱,而貌合情离,与从夫之义悖矣。”
米珠薪桂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自信不疑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为政之日,自信而不疑。”
气消胆夺 《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诟如不闻
任所欲为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又多是土棍青皮,平时鱼肉乡愚,无恶不作,到这时候有了护符,更是任所欲为的了。”
阴错阳差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轰报》:“摊开纸条,把解状元怎阴错阳差报。”
自作之孽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靡有孑遗 《诗经 大雅 云汉》:“兢兢业业,如霆如雷。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灭门之祸 《周书·王轨传》:“皇太子,国之储副,事有蹉跌,便至灭门之祸。”
因利乘便 汉 贾谊《过秦论》:“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笔笔直直 朱自清《巴黎》:“夹道两行树,笔直笔直地向凯旋门奔凑上去。”
威武雄壮 毛泽东《论持久战》:“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戏剧来。”
布衣雄世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敏慧》:“袁绍称郑玄以布衣雄世。”
钻天打洞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那边渔阳伯与郭掌柜摩拳擦掌的时候,正这边庄稚燕替章凤孙钻天打洞的当儿。”
永生永世 曹禺《人的悲剧》:“我现在就给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敌人!”
官报私仇 元 施惠《幽闺记 图形追捕》:“这狗骨头,我倒替你官报私仇!叫左右拿下去打!”
交洽无嫌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一卷:“于父子之间慈孝,交洽无嫌。”
杳不可得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求之市中数日,杳不可得。”
凡才浅识 清·陈用光《上翁学士书》:“用光凡才浅识,无所比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