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往知来的成语故事

拼音jí wǎng zhī lái
基本解释通晓过去,预知未来。
出处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暂未找到成语极往知来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极往知来)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喜笑颜开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又行了两日,方到常山,径入府中,拜谒颜太守。故人相见,喜笑颜开。” |
文山会海 | 《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
女大十八变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幽州谭空和尚》:“龙女有十八变,汝与老僧试一变看。” |
茅塞顿开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
明月入抱 | 清·缪荃孙《<宋元词四十家>序》:“吾友王子佑遐,明月入抱,蕙风在襟。” |
栖鸟于泉 | 《南史·吴庆之传》:“若欲见吏,则是蓄鱼于树,栖鸟于泉。” |
稠人广众 | 东汉 班固《汉书 灌夫传》:“稠人广众,荐宠下辈。” |
一家之主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秦重道:‘妈妈是一家之主,有甚烦难?’” |
高抬明镜 | 《西京杂记》卷三:“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扪心而来,则见肠胃五脏,历然无碍。” |
计日程功 | 梁启超《中国理法学发达史论》:“法治国虽进不必骤,而得过进尺,计日程功。” |
行迹可疑 | |
风尘之变 | 《晋书·陶璜传》:“夫风尘之变,出于非常。” |
不堪视听 | 严复《论中国之阻力与离心力》:“其菲薄揶揄,不堪视听。” |
左右逢原 | 《孟子·离娄下》:“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九:“前辈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拟作一篇,故后有作时,左右逢原。” |
魄散魂飞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
款款深深 | |
量出为入 | 邓小平《太行区的经济建设》:“我们实行的是钱多多出,钱少少出的原则,是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的配合,既照顾人民的负担能力,又照顾抗战的需要。” |
要好成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 |
磨昏抉聩 | 唐·司空图《泽州灵泉院记》:“长老继作,磨昏抉聩。” |
辇毂之下 |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
随波逐尘 | 明·高明《玉簪记·诳告》:“他是冰清玉润,怎便肯随波逐尘。” |
有负众望 | |
废然思返 | 茅盾《追求》:“只有极懦怯的人才是只看见了一块尖石头遂废然思返,这种人是不配有憧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