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尺之僮的成语故事

拼音wǔ chǐ zhī tóng
基本解释见“五尺之童”。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暂未找到成语五尺之僮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五尺之僮)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信口开合 | 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你休只管信口开合,絮絮聒聒。” |
冷若冰霜 | 清 刘鄂《老残游记续集》第二回:“笑起来一双眼又秀又媚,却是不笑起来又冷若冰霜。” |
宏图大志 | |
以血偿血 | 鲁迅《忽然想到》:“倘有敌人,我们就早该抽刃而起,要求‘以血偿血’了。” |
主守自盗 | 《汉书 刑法志》:“守县官财物而即盗之。已论命复有笞罪者,皆弃市。颜师古注:“即今律所谓主守自盗者也。” |
齐东野语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也。” |
看家本领 | 茅盾《清明前后》第三幕:“为民兄,您再教它几句您的看家本领。” |
中外驰名 | 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 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 |
解粘去缚 | 明·袁宗道《真正英雄从战战兢兢来》:“而竹林诸子,箕踞啸傲于醉乡,见以为能解粘去缚。” |
穷通得失 | 清·胡泉《<聊斋志异>续题》:“快平生,穷通得失,悲欢笑骂假荒唐。” |
趁水和泥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11章:“这母货不早不晚,来的恰好。趁水和泥,趁热打铁,捎带着把她收拾啦吧。” |
死日生年 |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冀千虑一得,衮职有补,则死日生年,甘从斧钺。” |
奉为楷模 | 鲁迅《坟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听说刚勇的拳师,决不再打那倒地的敌手,这实足使我们奉为楷模。” |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 明 刘基《诚意伯集 卖柑者言》:“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饮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 |
茅屋采椽 |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
作不如程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作不如程,则刖耳、嬶鼻、敲刖胫趾,君能之乎?” |
龙翔虎跃 | 明·叶蕃《〈写情集〉序》:“其盖世之姿,雄伟之志,用天下国家之心,得不发为千汇万状之奇而龙翔虎跃也。” |
英勇顽强 | 毛泽东《论持久战》:“则是在他们面前表示中国军队和中国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力,这就是给以歼灭战的打击。” |
别出手眼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章二:“卓吾所着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 |
趁浪逐波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不是我自间阔,趁浪逐波,落落托托。” |
不忘久要 |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恣心所欲 | 《梁书·中天竺国传》:“其宫殿皆雕文镂刻,街曲市里,屋舍楼观,钟鼓音乐,服饰香华,水陆通流,百贾交会,奇玩珍玮,恣心所欲。” |
观者如垛 | 《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时琼英这段事,东京已传遍了。当日观者如垛。” |
恍然自失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客恍然自失道:‘莫非是做梦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