侔色揣称的成语故事


侔色揣称

拼音móu sè chuǎi chèn

基本解释侔:相等;揣:估量;称:好。形容描写景物,恰到好处。

出处南朝 宋 谢惠连《雪赋》:“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为寡人赋之。”


暂未找到成语侔色揣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侔色揣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长嘘短气
不问青红皂白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回:“何况这回巡捕做了原告,自然不问青红皂白,要惩办被告了。”
无微不至 宋 魏了翁《辞免督视军马乞以参赞军事从丞相行奏札》:“臣窃念主忧臣辱,义不得辞,跼蹐受命,退而差辟官吏、条列事目、调遣将士,凡所以为速发之计者,靡微不周。”
神鬼莫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诸将皆拜伏曰:‘丞相机算,神鬼莫测。’”
莘莘学子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今日的莘莘学子,想读书都没有地方,一个完备的图书馆也没有。”
惊魂未定 宋 苏轼《谢量移汝州表》:“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惊魂未定,梦游缧绁之中。”
千辛万苦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我受了些热血相喷,万苦千辛,恰便似翻滚滚的雪浪里逃生。”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鲁迅《谚语》:“古之秀才,自以为无所不晓,于是有‘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这自负的漫天大谎。”
锦衣玉食 北齐 魏收《魏书 常景传》:“夫如是,故绮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香消玉损 清·缪艮《沈秀英传》:“秀英香消玉损,已返方诸。”
喜跃抃舞 《列子·汤问》:“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抃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
骈肩累迹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夹道之人,相与骈肩累迹,瞻望咨嗟。”
如椽之笔 唐·房玄龄《晋书·王徇传》:“徇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
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争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保国安民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鱼贯雁行 清 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
欢迸乱跳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匀出你们欢迸乱跳这俩去买瓦,留下房上滚下来的合炉坑里掏出来的那俩先把这院子破瓦拣开。”
不言不语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秀娥一心忆着吴衙内,坐在旁边,不言不语,如醉如痴,酒也不沾一滴,箸也不动一动。”
掣襟肘见 《明史·刘应节传》:“边长兵寡,掣襟肘见。”
遗风馀象
殊形妙状 宋·周邦彦《汴都赋》:“与夫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
鸾鹄停峙 唐·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退见少傅,翠竹碧梧,鸾鹄停峙,能守其业者也。”
坐以待亡 梁启超《政闻时言·读宣统二年十月三日上谕感言》:“人心风俗其他之病征尚不深患,而惟此坐以待亡之心理最为足患。”
金革之声 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
有名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