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山僻壤的成语故事

拼音qióng shān pì rǎng
基本解释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出处宋·朱熹《条奏经界状·贴黄》:“故州城县郭所在之乡,其产不甚重,与穷山僻壤至有相倍蓗者,此逐乡产钱租额,所以本来已有轻重之所由也。”
暂未找到成语穷山僻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穷山僻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十万火急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
旧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
藏形匿影 | 《邓析子 无厚》:“君者,藏形匿影,群下无私。” |
及时雨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8回:“如常散施棺材药饵,济人贫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困,以此山东、河北闻名,都称他做及时雨。” |
节中长节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十出以后,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
草莽英雄 | 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
家喻户晓 | 宋 楼钥《缴郑熙等免罪》:“而遽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谕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
扭亏增盈 | 《人民日报》1983.12.30:“这说明工业企业扭亏增盈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 |
流离遇合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流离遇合,破家失国。” |
难以为继 | 《礼记·檀弓上》:“孔子曰:‘哀则哀矣,而难为继也。’” |
郑卫桑间 | 秦·李斯《上书秦始皇》:“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
不经之语 | 宋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杂录》:“神宗顾问左右‘青唇’何事,皆不能对。乃以问赵元老。元老奏‘不经之语,不敢以闻’。” |
蠖屈蜗潜 | 清·陆硎《低低屋》:“不如且入低低屋,团蒲枕瓦方床竹,蠖屈蜗潜聊自足。” |
点滴归公 |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那要算是数目最大而且最容易舞弊的一件,却是点滴归公。” |
红脸赤颈 | 孔厥《新儿女英雄续传》:“红脸赤颈的宋旺也嚷嚷:他不是汉奸的家属,一直在仗势欺人吗!” |
陟岵陟屺 | 《诗经·魏风·陟岵》:“陟彼枯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
道殣相属 |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殣相属。” |
游移不定 | 汉 刘熙《释名 释车》:“游环在服马背上,骖马之外辔贯之。游移前却,无定处也。” |
抛珠滚玉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
社稷为墟 | 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重耳反国,起师而伐曹,遂灭之。身死人手,社稷为墟。” |
挥斥八极 | 《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
误认颜标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八:“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
接风洗尘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6卷:“虽也送他两把俸金,几件人事,恰好侄儿也替他接风洗尘,只好直退。” |
见小暗大 | 《孔子家语 五仪解》:“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
如履春冰 | 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退思尘忝,如履春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