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摧的成语故事

拼音bǎi zhé bù cuī
基本解释受到无数挫折都不屈服、动摇。形容意志坚强。
出处宋 苏辙《祭亡兄端明文》:“义气外强,道心内全,百折不摧,如有待然。”
暂未找到成语百折不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百折不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闭门读书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
大书特书 | 唐 韩愈《答元侍御书》:“而足下年尚强,嗣德有继,将大书特书,屡书不一书而已也。” |
大步流星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六:“他在爬犁的近边,大步流星地走着。” |
连中三元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一卷:“后来连中三元,官封沂国公。” |
鹤骨松筋 | 前蜀·贯休《遇道者》诗:“鹤骨松筋风貎殊,不言名姓绝荣枯。” |
挂羊头,卖狗肉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悬羊头,卖狗肉,坏后进,初几灭。” |
满山满谷 | 元·郑光祖《蟾宫曲》:“见满山满谷,红叶黄花。” |
风烛之年 |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
倾盖如故 | 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 |
三番五次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
古稀之年 | 唐 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
付之丙丁 | 《吕氏春秋·孟夏纪》:“其日丙丁。” |
前途无量 | 钱钟书《围城》:“鸿渐还低头不响——‘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 |
积毁销骨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
洪钟大吕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至其真洪钟大吕,大扣大鸣,小扣小应,俱系精神骨髓所在。” |
一片散沙 |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一讲:“但是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的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 |
当家理纪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回:“如今大街坊张二官府,要破五百两金银,娶你做二房娘子,当家理纪。” |
恬不知怪 | 语出汉·贾谊《治安策》:“至于俗流失,世坏败,因恬而不知怪。”宋·苏轼《谢中书舍人表》:“既任止于训词,故权移于胥史,恬不知怪,习为故常。” |
汗出浃背 | 汉·刘向《续列女传·杨夫人》:“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浃背。” |
十死九活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降者三万人,除那逃走脱的,其余都是十死九活,七损八伤,颠翻在地,被人马践踏,骨肉如泥的,不计其数。” |
吁咈都俞 | 语本《书经·尧典》:“帝曰:‘吁!咈哉!’”语本《书经·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
言不及私 | 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
百世不易 | 《汉书 邹阳传》:“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孰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
繁刑重赋 | 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齐景公不繁刑重赋,虽有田氏,齐不可取。” |
诟谇谣诼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背地里你言我语,诟谇谣诼,布满书房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