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崩地坼的成语故事

拼音tiān bēng dì chè
基本解释崩:倒塌;坼:裂开。象天塌下、地裂开那样。比喻重大的事变。也形容巨大的声响。
出处《战国策 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天崩地坼的典故
周烈王时期,诸侯势力越来越大,根本不理会朝廷,只有齐威王带头去朝拜,得了“仁义之士”的好名声。周烈王驾崩,齐威王都没有第一个去吊唁,新继位的天子派人到齐国传旨说:“先王去世是天崩地坼的事情,你姗姗来迟该当何罪?”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天崩地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步步深入 | |
藏龙卧虎 |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麦秀两歧 | 《东观汉记》:“百姓歌曰: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欺。” |
外简内明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8回:“公外简内明,用人惟才。” |
稀里马虎 | |
恍恍忽忽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1回:“恍恍忽忽的似乎背后有人说道:‘婶娘连我也不认得了!’” |
蓬筚生辉 | |
造化小儿 | 《新唐书 文艺传上 杜审言》:“审言病甚,宋之问、武平一等省候何如,答曰:‘甚为造化小儿相苦,尚何言?’” |
粤犬吠雪 | 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 |
俟河之清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八年》:“周诗有之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
无间是非 | 鲁迅《文化偏至论》:“林林之民,咸致同情于不平者,凡有能阻泥教旨,抗拒法皇,无间是非,辄与赞和。” |
东挪西凑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过了两月,又近吉日,却又欠迎亲之费,六老只得东挪西凑,寻了几件衣饰之类,往典铺中解了几十两银子,却也不够使用。” |
蒙昧无知 | 《晋书 阮种传》:“臣诚蒙昧,所以为罪。” |
君子之交淡若水 | 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
能牙利齿 | |
见经识经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8回:“龙氏方才见经识经,渐渐的收了法术。” |
未知所措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山不转路转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
跼蹐不安 | 《京本通俗小说 冯玉梅团圆》:“徐信闻言,甚跼蹐不安,将自己虞城失妻,到睢阳村店遇见此妇始末,细细述了。” |
有话便长,无话就短 | 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有话便长,无话就短。” |
含冤受屈 | 艾芜《关于三十年文艺的一些感想》四:“文艺工作者含冤受屈,管文艺的同志也无可奈何,只有随声应和,得以幸存。” |
得意自鸣 | 清·陈琅《玉狮堂传奇·回流记·罢宴》:“笑他井底响繁蛙,得意自鸣,甘居人下。” |
闻风远扬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交头互耳 | |
解衣盘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