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智尽力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é zhì jìn lì
基本解释用尽智慧和力量。
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臣虽尽力竭智,死不复见于王矣。”
暂未找到成语竭智尽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竭智尽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倒山倾海 | 《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
天与人归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
龙章秀骨 | 宋·梅尧臣《读萃秘校卷》诗:“龙章秀骨若轻时,继作五弦须款款。” |
避影匿形 | 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1回:“光阴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倪继祖已然十六岁。” |
人事不知 | 《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
疑云满腹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五章:“那时我就怀疑:晚上行军,怎么可以打灯笼呢?自己疑云满腹,莫测玄奥。” |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
高飞远翔 | 汉 刘向《说苑 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
戴高帽儿 |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那姑娘道:我这个人虽是个多事的人,但是凡那下坡走马、顺风使船,以至买好名儿、戴高帽儿的那些营生我都不会作。” |
黑天摸地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
七张八嘴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 |
四通五达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地。” |
犹解倒悬 | 《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舛讹百出 | |
混淆黑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震传》:“白黑溷淆,清浊同源。” |
河汾门下 | 隋末大儒王通(文中子)在黄河、汾水之间设馆教学,远近来此求学者达一千余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程之、薛收、温大雅等都是他的门徒,而这些人都是唐初的功臣,时称“河汾门下”。 |
狮子大开口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2回:“狮子大开口,做一个门户势子,等候来人,上中下三路,皆不能出其匡郭。” |
捋虎须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太公道:‘好却甚好,只是不要捋虎须。’” |
櫜弓卧鼓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隗嚣传》:“驰使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
万古流芳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
极往知来 | 唐·柳宗元《迎长日赋》:“探赜索隐,得郊祀之元辰;极往知来,正邦家之大体。” |
趁人之危 |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
要而言之 | 晋 陆机《五等诸侯论》:“且要而言之,五等之君,为己思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