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顶包的成语故事


骑马顶包

拼音qí mǎ dǐng bāo

基本解释包:包裹。骑着马顶着包。比喻分不清事物之间的关系。

出处《嘻谈续录》:“恐马负太沉,顶在头上,可省马力。”


骑马顶包的典故

从前有一个人头顶着被包,骑在马背上赶路,他在马上左右摇摆,十分吃力。路人见他这么狼狈,就问他为什么要顶着被包而不放在马背上呢?他回答说怕马负担太重,顶在头上可以为马省一些力。真是荒唐可笑。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骑马顶包)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闳意妙指 清·龚自珍《六经正名》:“《孝经》者,曾子以后,支流苗裔之书,平易泛滥,无大疵,无闳意妙指,如置之二戴所录中,与《坊记》、《缁衣》、《孔子闲居》、《曾子天圆》比,非《中庸》、《祭义》、《礼运》之伦也。”
久而久之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28回:“万一多嘴多舌,露出话来,人家一个年轻娃子,知他性情怎样的?久而久之,慢慢知晓便罢。”
帝王将相 《史记·陈涉世家》:“且壮士不死即日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朝三暮四 庄周《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将门出将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96回:“有子如此,可谓将门出将矣。”
霜露之疾 西汉·司马迁《史记·公孙弘传》:“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假仁假义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历代一 唐》:“汉高祖私意分数少,唐太宗一切假仁假义以行其私。”
捐躯报国 《元史 王戢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
洞察秋毫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弄斤操斧 宋·张来臣《珊瑚钩诗话》第一卷:“如杨大年西昆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
秦琼卖马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道微德薄 《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贫僧道微德薄,不堪为师。”
耸人听闻 清 恽敬《杂记》:“豫章大镇,或书有不可达者,故托辞为此;抑为州将者,以此耸人听闻,豫绝系援,皆未可知。”
啸傲风月 茅盾《夜读偶记》五:“他们都是些逃避现实的无病呻吟的梦想家,或者是啸傲风月的隐士。”
白费口舌
纳谏如流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为我王纳谏如流,因此上丞相奏准。”
浪声浪气 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四回:“没的浪声浪气、放屁拉臊,精扯淡的话!”
轻裘缓辔 明·郭贞顺《上俞将军》:“轻裘缓辔踏地来,不减襄阳晋羊祜。”
计出万死 《宋书·武帝纪》:“不然。彼兵速锐,计出万死。”
迈越常流 唐·柳宗元《为裴中丞上裴相贺破东平状》:“阁下挺拔英气,迈越常流,独契圣谟,以昌鸿业。”
戮力壹心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从者将盟,载书曰:‘戮力壹心,好恶同之。’”
恣肆无忌 《明史·桂萼传》:“初,议礼诸臣无力诋执政者,至萼遂斥为不道,且欲不使议。其言恣肆无忌,朝士尤疾之。”
卓荦强识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假门假氏 《括苍山恩仇记》第七回:“林柄下了轿子,假门假氏地要让老师先走。”
挟主行令 《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