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箸代筹的成语故事


借箸代筹

拼音jiè zhù dài chóu

基本解释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请借前箸以筹之。”


借箸代筹的典故

楚汉相争时期,刘邦与项羽争执不下时,谋士鹂食其也没有别的好办法,这时张良进来拜谒。刘邦问怎样才能尽快战胜西楚霸王项羽。张良见刘邦桌上有筷子,就拿起筷子在桌上画起来,指点江山。刘邦顿时茅塞顿开、喜笑颜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借箸代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妻同罗帐,几家飘散在他州?”
人财两空 清 曹雪芹《红楼梦》:“可怜张李二家没趣,真是‘人财两空’。”
百家争鸣 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凡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联合诸侯。”
不白之冤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麾之即去 宋 辛弃疾《沁园春 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词:“杯再拜,道:‘麾之即去,招之须来。’”
半吞半吐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安然如故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功成名遂 墨翟《墨子 修身》:“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柴毁骨立 《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郢人运斧 《人民日报》1957.5.10:“这真不亚于郢人运斧的本领,也不弱于西医开肠破肚所需要的准确与细心。”
口含天宪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宦者传论》:“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
目空一世 明 焦竑《李氏焚书序》:“宏甫快口直肠,目空一世,愤激过甚,不顾人有忏者。”
恶人自有恶人磨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八卷:“好人还遇好人救,恶人自有恶人磨。”
神妙莫测 刘白羽《长江三日》:“峡中,强烈的阳光与乳白色云雾交织一处,数步之隔,这边是阳光,那边是云雾,真是神妙莫测。”
倾肝沥胆 宋·梅尧臣《闻密赐》:“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张良才。”
狗逮老鼠 柳青《狠透铁》五:“你狗逮老鼠多管那闲事做啥?”
云消雾散 唐 李世民《授长孙无忌尚书右仆射诏》:“干戈所指,云消雾散。”
守株缘木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乃区区循大道以求之,不几于守株椽木乎?”
柳昏花螟 宋 史达祖《双双燕 咏燕》词:“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螟。”
余韵绕梁 茅盾《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的通信》:“行文如曼歌缓舞,余韵绕梁,耐人寻味。”
浪迹天下 宋 李楙《野客丛书 李白事说者不一》:“为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
睹微知着 《三国志 吕布臧洪传》:“仆中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睹微知着,窃度主人之心。,岂谓三子宜死,罚当刑中哉。?”
敝綈恶粟 宋 王安石《祭范颖州文》:“翼翼公子,敝綈恶粟。”
风尘之声 《宋书·氐胡传略阳清水氐扬氏》:“诸所谮引,言非一事,长涂万里,无路自明,风尘之声,日有滋甚。”
小怯大勇 《东观汉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