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本穷源的成语故事

拼音jí běn qióng yuán
基本解释谓彻底地推究本源。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伊川言极本穷源之性,乃是对气质之性而言。”
暂未找到成语极本穷源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极本穷源)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盗食致饱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获酬谢,或有喧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
词钝意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林之孝家的听他词钝意虚,又因近日玉钏儿说那边正房内失落了东西,几个丫头对赖,没主儿,心下便起了疑。” |
英雄欺人 | 明·李攀龙《<唐诗选>序》:“太白纵横,往往强弩之末,间杂长语,英雄欺人耳。” |
擒奸讨暴 | 三国·魏·曹操《褒扬泰山太守吕虔令》:“卿在郡以来,擒奸讨暴,百姓获安。” |
游响停云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
孔武有力 | 《诗经 郑风 羔裘》:“羔裘豹饰,孔武有力。彼其之子,邦之司直。” |
前程远大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先生前程远大,宜择高枝栖止,以图上进。” |
应声虫 | 唐·刘束《隋唐嘉话》:“有患应声病者,问医官苏澄,……过至他药,复应如初。澄因为处方,以此药为主,其病自除。” |
事缓则圆 | 清 俞万春《荡寇志》:“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
调三窝四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1回:“少不得意,不是背地里嚼舌根,就是调三窝四的。” |
蓬头历齿 | 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
一彻万融 | 明·唐顺之《与裘剡溪推官书》:“人能得此常理,设使为医,则必能究性命之源;为巫,则必能极鬼神之情状,一彻万融,所谓因源而得委也。” |
欺罔视听 | 《南史·朱异传》:“贪财冒贿,欺罔视听。” |
隐君子 | 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老子,隐君子也。” |
瞒心昧己 | 元 关汉卿《五侯宴》第一折:“我堪那无端的豪户,瞒心昧己使心毒,他可便心狡狠,倒换过文书。” |
看人下菜 | 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因为你们不了解情况,有限的材料不能按轻重缓急去分配,而是感情用事,看人下菜。” |
羽翼既成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4回:“备乃人杰也,今若不击,待其羽翼既成,急难图矣。” |
知出乎争 | 战国·宋·庄周《庄子·人间世》:“且若亦知夫德之荡而知之所为出乎哉?德荡乎名,知出乎争。” |
汗血盐车 | “汗血马”,在我国又称天马、大宛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
饕口馋舌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3回:“暖烘烘云蒸霞蔚而至;饕口馋舌,雄纠纠排山倒海而来。” |
嵬然不动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道者若丘山,嵬然不动,行者以为期。” |
慌做一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众兵都在烂泥里慌做一堆。” |
悠然自适 | 宋·陆游《中丞蒋公墓志铭》:“得屋仅庇风雨,颓垣坏绉,悠然自适,读书旦暮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