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悱不发的成语故事


不悱不发

拼音bù fěi bù fā

基本解释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出处《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暂未找到成语不悱不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悱不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有约在先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责实循名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自非责实循名,不能彰善瘅恶。”
愿受长缨 东汉·班固《汉书·终军传》:“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左史右经 明·宋濂《黄氏义门铭》:“视其斋庭,左史右经,踵武绳绳。”
竹头木屑 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心焦如焚 叶圣陶《线下·游泳》:“田先生本已心焦如焚,听见了这些话,也不问是谁,严正地呵斥道:‘人家危险的时候,你们还说这样的冷话!’”
过去未来 明·周楫《西湖二集·寿禅师两生符宿愿》:“那时天台韶国师是个得道的祖师,能知过去未来之事。”
九洲四海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驷不及舌 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生荣死哀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东扯葫芦西扯瓢 柯蓝《浏河十八弯》:“你少东扯葫芦西扯瓢,抗旱就抗旱,怎么又发癫,想起去查账了。”
万象包罗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万象包罗为一处,方知截教有鸿蒙。”
半身不遂 汉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 中风历节》:“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侠然。”
一觞一咏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众口铄金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铿金霏玉 清·钮琇《觚剩·樵隐》:“崔出《樵隐近咏》相示……黄不觉惊赏曰:‘此真铿金霏玉之音也。’”
党恶佑奸 元·耶律楚材《辨邪论序》:“党恶佑奸,坏风伤教,千载之下,罪有所归。”
琳琅触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愣愣瞌瞌
束手坐视 《明史·徐有贞传》:“京军一出,日费不赀,遇涨则束手坐视,无所施力。”
忠言谠论 宋·宋孝宗《经进东坡文集序》:“故赠太师谥文忠苏轼,忠言谠论,立朝大节,一时廷臣无出其右。”
雏凤清声 唐 李商隐《寄韩冬郎兼长之员外》:“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河决鱼烂 清·王夫之《读通监论·晋武帝》:“孰如近在汾晋之间,使我不轨之士民,教猱伥虎,河决鱼烂于腹心乎?”
身不由主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明珠按剑 清·朱之瑜《德始堂记》:“今与贤之相知也新,而又语言不能通,不当有明珠按剑之举;万一他时复有晤期,更当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