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入桑榆的成语故事


景入桑榆

拼音jǐng rù sāng yú

基本解释比喻垂老之年。


暂未找到成语景入桑榆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景入桑榆)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波委云集 唐·刘知畿《史通·杂述》:“虽复门千户万,波委云集,而言皆琐碎,事必丛残。”
达人知命 唐·王勃《滕五阁序》:“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扬风扢雅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而声气所届,希风附响者,如恐不及。”
啮檗吞针 唐 康骈《李使君》:“及至冰餐,俱置一匙于口,各相眄良久,咸若啮檗吞针 。”
钜人长德 唐·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迁太常卿,天下愈推为钜人长德。”
鼠腹蜗肠 《庄子 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汗颜无地 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求死不得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0卷:“璞流汗惊惧,因成疮疾,遍身有疮,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
靡然成风 《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苍颜白发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鬼工雷斧 明·宋濂《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千金一刻 宋 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衣食税租 《汉书 诸侯王表》:“武(武帝)有衡山、淮南之谋,作左官之律,设附益之法,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后院起火 张平《抉择》:“那可是咱的后院,要是后院起火,别人可就要看咱的笑话了。”
八拜为交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有个八拜为交的故人,乃青州刺史刘元普。”
画栋飞甍 《醒世恒言 汪大尹火焚宝莲寺》:“汪大尹看这子孙堂,也是三间大殿,雕梁绣柱,画栋飞甍,金碧耀目。”
遗声余价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名实》:“神灭形消,遗声余价,亦犹蝉壳蛇皮、兽迒鸟迹耳,何预于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
东飘西泊 《荡寇志》第一一二回:“车夫道:‘只有一人想该斗得他过。’徐槐听了,忙问是何人?车夫道:‘这人姓颜,名叫树德……向来东飘西泊,不知住处。”
深恶痛恨 巴金《谈<春>》:“倘使我对剥削人、压迫人的制度并不深恶痛恨,那么我绝不会写《家》《春》《秋》那样的书。”
涸辙穷鳞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龙泉记·姑嫂相逢>》:“远道失夫,遐荒滞身,真如涸辙穷鳞。”
损己利物 《周书·孝义传序》:“则温枕扇席,无替于晨昏;损己利物,有助于名教。”
魂不赴体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霎时间把刀破开肚皮,取出心肝,呈上娘娘,惊得宣赞魂不赴体。”
粗袍粝食 《后汉书·袁京传》:“[袁彭]行至清,为吏粗袍粝食,终于议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