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儒雅的成语故事

拼音wēn wén rú yǎ
基本解释犹言温文尔雅。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为首的是个半老的儒者气象……次后便是一个温文儒雅的白面书生。”
暂未找到成语温文儒雅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温文儒雅)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妄自尊大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
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正是‘闲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各各暗笑,落得受了买东西吃。” |
道高望重 | 郑观应《与青城山人书》:“道高望重之人……一心一德,力行公天下之制,主张大同,联合世界异同之民族,组织全球统一之政府。其所持之政纲,必以道德为本。” |
片词只句 | 唐·司空图《题〈柳柳州集〉序》:“噫,后之学者褊浅,片词只句,未能自辨,已侧目相诋訾矣。” |
小打小闹 |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 |
一手包办 | 清 李绿园《歧路灯》:“你一手包揽,我只晴我的手头钱。” |
英雄无用武之地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
尽其所长 | 《北史·齐本纪上》:“每山园游宴,必见招携;执射赋诗,各尽其所长,以为娱适。” |
得兔忘蹄 | 语出《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
因人制宜 | 李欣《老生常谈·以人为鉴》:“方法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人制宜。” |
一棍打一船 |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的话虽是不错,但俗语说的,树大有枯枝,一国之大,自然是有好的有坏的,何必一棍打一船呢?” |
扣盘扪钥 | |
收因种果 | 元·石德玉《曲江池》第四折:“当日要一文钱没处求,今日享千种粟飞嫌薄……权做个收因种果。” |
流金铄石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
劈荆斩棘 |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你可曾望到啊,灯光下: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 |
穿红着绿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颜俊虽丑陋,最好妆扮,穿红着绿,低声强笑,自以为美。” |
分斤较两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5回:“不是我说句分斤较两的话咧,舅爷有什么高亲贵友该请到他华府上去?” |
笔底生花 | 谢冕《远方的星》:“有的同学则富于想象,笔底生花,具有当诗人的气质。” |
龙伯钓鳌 |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一钓而连六鳌。” |
惄焉如捣 | 《诗经·小雅·小弁》:“我心忧伤,惄焉如捣。” |
追魂夺魄 | 明·郭勋《英烈传》第五十二回:“文忠凛然端坐,价前如狼如虎的将官,排列两行,就如追魂夺魄的一般,甚是畏惧。” |
振裘持领 | 汉·杨伦《上书案坐任嘉举主罪》:“臣闻《春秋》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 |
自我牺牲 | 陶铸《松树的风格》:“我对松树怀有敬意的更重要的原因却是它那种自我牺牲的精神。” |
百折千回 | 赵朴初《与日本佛教友人谈时事为拈一偈》:“百折千回心不退,无畏方能施无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