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而降的成语故事

拼音gǒng shòu ér xiáng
基本解释拱手:两手在胸前合抱表示恭敬。恭恭敬敬地俯首投降。
出处元·无名氏《聚兽牌》第一折:“斩汉将汤浇瑞雪,放心杀敌兵拱手而降。”
暂未找到成语拱手而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拱手而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意料之外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刚才唐兄说国王必是暂缓吉期,那知全出意料之外,并且大动干戈,用兵征剿。” |
久经风霜 | 浩然《艳阳天》第140章:“他那久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
指日可下 | 宋 辛弃疾《美芹十论》:“故臣以为兵出沐阳,则山东指日可下。” |
相貌堂堂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四回:“御弟相貌堂堂,丰姿英俊,诚是天朝上国之男儿,南赡中华之人物。” |
金锣腾空 | 陶糓《清异录·天文·润骨丹》:“冬日云:金锣腾空,映檐白醉。” |
乐天安命 | 巴金《春》:“连她这个乐天安命的年轻姑娘现在也说出这样的话来,这倒是觉新料想不到的。” |
军令如山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云长曰:‘愿依军法。’孔明曰:‘如此,立下文书。’云长便与了军令状。” |
呼不给吸 | 《淮南子·兵略训》:“眯不给抚,呼不给吸。” |
哽咽难言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4回:“袭人哽咽难言。宝玉生恐袭人真告诉出来。” |
直抒胸臆 |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第十回:“杜公七律,正以其负力之大,寄悰之深,能直抒胸臆,广酬事物之变而无碍。” |
汉武托孤 | |
呜呜咽咽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看看渐近滩头,只听是水面上呜呜咽咽吹将起来。” |
克绍箕裘 | 西汉 戴圣《礼记 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
刻雾裁风 | 明 袁宏道《和丘长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饥骨。” |
三头八臂 | 《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
轻怜重惜 | |
高名大姓 |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请问仙乡何处,高名大姓,因甚到此?” |
肤如凝脂 | 《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
诱掖后进 | 《元史·张翥传》:“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以学者乐亲炙之。” |
榷酒征茶 |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草野抒忠告,榷酒征茶太纷扰。” |
不吐不快 | 叶圣陶《在民间》:“庞怀着一腔的意思,又丰富,又热烈,不吐不快,故而高兴地这样问。” |
片长末技 | 清·沈葆桢《复奏洋务事宜疏》:“抑知片长末技,以备顾问,以供驱策,未尝不可。” |
智穷才尽 | |
回干就湿 | 《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慈母德,实堪哀,十月三年受苦灾;冒热冲寒劳气力,回干就湿费心怀。” |
血肉相联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