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头劈脑的成语故事

拼音pī tóu pī nǎo
基本解释正对着头部。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拿着藤条,劈头劈脑打去,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杨志无可奈何。”
暂未找到成语劈头劈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劈头劈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抱残守缺 | 东汉 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犹欲抱残守缺,挟恐见破之私意,而亡(无)从善服义之公心。” |
怨离惜别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两下里怨离惜别,分外恩情,一言难尽。” |
南柯一梦 | 宋 黄庭坚《戏答荆州王充道烹茶四首》:“香从灵坚陇上发,味自白石源中生。为公唤觉荆州梦,可待南柯一梦成。” |
终日不倦 | 《孔子家语·致思》:“吾闻可以为人终日不倦者,其惟学焉。” |
通宵达旦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
十拷九棒 | 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待要你十拷九棒,万死千生,打杀这个射粮军,哥也,你可甚么那得甚福。” |
淡而无味 | 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
受之无愧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
分毫不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0卷:“那阴报事也尽多,却是在幽冥地府之中,虽是分毫不爽,无人看见。” |
偭规越矩 | 战国 楚 屈原《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
龙威燕颔 | 清·钱泳《履园丛话·杂记·阿文成公》:“余时在毕秋帆尚书幕下,见之,乃身裁短小,弱不胜衣,并无龙威燕颔之相也,亦奇矣哉!” |
大中至正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
大政方针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38回:“颇欲展施抱负,造成一法制国,所以一经就任,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拟向国会宣布。” |
日夜警戒 | |
嘘唏不已 | 《晋书·后妃·左贵嫔传》:“歔欷不已,若丧所生。” |
香花供养 | 《金刚经》:“以诸花香,以散其处。” |
众寡莫敌 | 《周书·李贤传》:“彼既同恶相济,理必总萃于我,其势不分,众寡莫敌。” |
要利盗名 |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盖其心术不谨,趋向一差,则要利盗名,文奸济恶,皆学之力也。” |
言出法随 | 清 林则徐《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言出法随,各宜懔遵毋违。” |
朝夷暮跖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工部 邵上葵工部》:“邵之两年昌言,其是非未可定,然一人之身,朝夷暮跖,亦可以观世变矣。” |
稀句绘章 | 《新唐书·文艺传·序》:“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江左余风,稀句绘章,揣合低印,故王、杨为之伯。” |
众好必察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尺椽片瓦 | 宋·陈亮《重建紫霄观记》:“盗平,无尺椽片瓦可为庇依。道士结茅而居。” |
梳云掠月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枉蠹了他梳云掠月,枉羞了他惜玉怜香。” |
东捞西摸 | 宋·朱德《答廖子晦》:“盖性命之理虽微,然就博文约礼实事上看,亦甚明白,正不须向无形象处东捞西摸,如捕风系影。” |